1702060377
1702060378
【729】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607页。
1702060379
1702060380
【730】【731】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566页。
1702060381
1702060382
【732】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565页。
1702060383
1702060384
【733】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572页。
1702060385
1702060386
【734】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第575页。
1702060387
1702060388
【735】 见《宋元学案》,第916—917页。
1702060389
1702060390
【736】 《上蔡语录》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2060391
1702060392
【737】【738】 《上蔡语录》卷一。
1702060393
1702060394
【739】【741】 《上蔡语录》卷一。
1702060395
1702060396
【740】 在这个问题上,谢良佐也有难以贯通的表述。如说:“佛之论性,如儒之论心。佛之论心,如儒之论意。”(《上蔡语录》卷二)这里,佛教关于性的讨论,又与儒学中有关心这个层次的讨论等同起来。其中恐有记录传写上的问题。
1702060397
1702060398
【742】 关于色欲的问题,《上蔡语录》卷一中有这样一段议论:“‘色欲想已去多时。’曰:‘伊川则不绝。某则断此二十来年矣。所以断者,当初有为之心多。欲有为则当强盛方胜任得,故断之。又用导引吐纳之术,非为长生,如道家也,亦以助养吾浩然之气耳。气强则胜事。然色、欲自别,当作两般理会。登徒子不好色而有淫行。色出于心,去不得。淫出于气。’”
1702060399
1702060400
【743】 《上蔡语录》卷一。
1702060401
1702060402
【744】【745】 《上蔡语录》卷一
1702060403
1702060404
【746】 《上蔡语录》卷一。
1702060405
1702060406
【747】 见陈来:《宋明理学》,第130页。
1702060407
1702060408
【748】【749】 《上蔡语录》卷二。
1702060409
1702060410
【750】 关于忠恕的关系,谢良佐也有深入的讨论。《上蔡语录》卷二载:“问忠恕之别。曰:‘犹形影也。无忠做恕不出来。恕,如心而已。恕,天道也。’”以形影喻忠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表述。在谢良佐看来,尽己之忠是推己之恕的基础。
1702060411
1702060412
【751】 见陈来:《宋明理学》,第132页。
1702060413
1702060414
【752】【755】 《上蔡语录》卷一。
1702060415
1702060416
【753】 《上蔡语录》卷二。
1702060417
1702060418
【754】 《二程集》,第96页。
1702060419
1702060420
【756】 《上蔡语录》卷一。
1702060421
1702060422
【757】 见陈来:《宋明理学》,第134页。
1702060423
1702060424
【758】【759】 《上蔡语录》卷三。
1702060425
1702060426
【760】 《上蔡语录》卷二。
[
上一页 ]
[ :1.7020603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