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69085
此处认为周、程、张诸人皆非儒学正统,原因是他们都偏离了孔孟性善之旨。而自己主张的性善说,是孔孟、思曾、《周易》、《学》《庸》以来的儒学正脉。这里是以是否主张性善说来区分正统儒学与异端的。可见性善一义在他整个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亦可见他思想中所受心学的影响。同时他认为宋儒是因为受佛教的影响才未主张性善论的,此说虽未必确切,但可看出他对佛教明显有批评之意。与周、程、张、朱等入室操戈,先出入二氏有年,然后返归六经之治学经历不同,他治学之初就从六经四书入手,未曾浸染佛教。此点对他的治学取径、学问面貌影响很大,也决定了他与理学诸子终生都有隔膜。
1702069086
1702069087
注 释
1702069088
1702069089
【1】 《明儒学案·诸儒儒学案中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1108页。
1702069090
1702069091
【2】 罗钦顺:《困知记》,中华书局,1990年,第34页。
1702069092
1702069093
【3】【5】 《困知记》,第1页。
1702069094
1702069095
【4】 《答允恕弟》,《困知记》,第114页。
1702069096
1702069097
【6】 《困知记》,第9页。
1702069098
1702069099
【7】 《困知记》,第7页。
1702069100
1702069101
【8】 《困知记》,第71页。
1702069102
1702069103
【9】 《困知记》,第4页。
1702069104
1702069105
【10】 《困知记》,第68页。
1702069106
1702069107
【11】 《困知记》,第20页。
1702069108
1702069109
【12】 《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第10页。
1702069110
1702069111
【13】 《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第1109页。
1702069112
1702069113
【14】【15】 《困知记》,第2页。
1702069114
1702069115
【16】 《困知记》,第24页。
1702069116
1702069117
【17】 《困知记》,第46页。
1702069118
1702069119
【18】 《困知记》,第49页。
1702069120
1702069121
【19】 《困知记》,第47页。
1702069122
1702069123
【20】 《困知记》,第48页。
1702069124
1702069125
【21】 《困知记》,第52页。
1702069126
1702069127
【22】 《困知记》,第61页。
1702069128
1702069129
【23】 《困知记》,第34页。
1702069130
1702069131
【24】 《困知记》,第35页。
1702069132
1702069133
【25】 《因知记》,第72页。
1702069134
[
上一页 ]
[ :1.7020690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