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69853
万历七年(1579)正月,下令毁天下私设书院。前已述,张居正学本崇实,提倡默修,实有诸己,不喜聚讲空谈。此意在万历五年致南京国子监祭酒屠羲英的长信中表露最为明显,信中说:
1702069854
1702069855
夫昔之为同志者,仆亦尝周旋其间,听其议论矣。然窥其微处,则皆以聚党贾誉,行径捷举。所称道德之说,虚而无当,庄子所谓“其嗌言者若哇”,佛氏所谓“蛤蟆禅”耳。而其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嘉隆之间,深被其祸,今犹未殄。此主持世教者所深忧也。
1702069856
1702069857
认为讲学有名者,皆虚名无实之人,甚至督责学官严纠聚众讲学之风:
1702069858
1702069859
为提学宪臣,则必遵奉皇上勅谕以造士,而不敢失坠。必不舍其本业而别开一门,以自蹈于反古之罪也。……仆愿今之学者,以足踏实地为功,以崇尚本实为行,以遵守成宪为准,以诚心顺上为忠。毋以前辈为不足学而轻事诋毁,毋相与造为虚谈逞其胸臆。【112】
1702069860
1702069861
对当时的讲学之风可谓深恶痛绝。加之当时有私敛民财以建书院者,甚至有改参将公廨为书院者,【113】遂有毁书院之令。前述罗汝芳,本与张居正交游,其开罪于张居正甚且丢官,据说也与讲学有关:“万历五年进表,讲学于广慧寺,朝士多从之者,江陵恶焉。给事中周良寅劾其事毕不行,潜住京师,遂勒令致仕。”【114】
1702069862
1702069863
张居正之恶讲学,毁书院,论者多以为与他不喜王学有关。实际上嘉、隆以后王学迅速传播,王门弟子遍域中,特别是东南一带。明代进士以东南诸省为多,与张居正有关的官吏、学者,亦多是南人。以上张居正交游之人,多南省之士,张居正渐渍王学,亦不可免之事。上述他以心之虚寂灵明为体,以心之成变化、行鬼神,应用无方为实得,亦不与王学根本宗旨相悖。唯张居正为学,以《大学》之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求心性之默体自得,要为不落于虚言为归。所以他不见得反对王学。他所交游者,亦多王门后学。而朱子学主格物致知,本较王学为实。加之朱子学为当时科举功令,而有明一朝最重科举,最尊崇朱子,王学学者虽在个人心灵体验上宗阳明,但在科举考试中,在礼仪典制等一般言行规范上,仍不得不遵朱子学。除少数特立独行者外,亦不敢公开牴牾朱子。所以张居仁并不能截然归于王学或朱子学。王学与朱子学也难有截然分判之标准。说张居正以朱子学反对王学,恐不能遽然下此结论。说张居正以治平之学反对心性之学,庶乎近之。但在明代理学已烂熟,四书已家弦户诵的情况下,绝对不讲心性的纯粹治平之学恐亦无有。张居正之恶讲学,毁书院,恐怕更多地是从统一士人思想,消除异端,不给讽议朝政以合适的场所,避免士人结成团体应和朝中党争,同时避免士人追逐虚名,结纳干请,培养注重实地功夫,真修实得,力戒虚浮的学风这些方面着想。
1702069864
1702069865
张居正的吏治与其儒学有关。张居正的悲剧结局,亦与由儒学起家的整个士人群体所造成的氛围和宦情有关。儒学在政治中的作用,在政治家个人人格形成和执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张居正和他相关的士人群体身上表现得十分典型。其中的义蕴,是耐人寻味的。
1702069866
1702069867
注 释
1702069868
1702069869
【1】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第1216页。
1702069870
1702069871
【2】 见《明史》卷一九五,第5159页。
1702069872
1702069873
【3】 见《明会要》卷一四,中华书局,1956年,第225页。
1702069874
1702069875
【4】 《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第2页。
1702069876
1702069877
【5】 《大学衍义补》,第2页。
1702069878
1702069879
【6】 《大学衍义补》,第2页。
1702069880
1702069881
【7】 《大学衍义补》,第15页。
1702069882
1702069883
【8】 《大学衍义补》,第19页。
1702069884
1702069885
【9】 《大学衍义补》,第2页。
1702069886
1702069887
【10】 张载:《正蒙·乾称》,见《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62页。
1702069888
1702069889
【11】 《大学衍义补》,第2页。
1702069890
1702069891
【12】 《大学衍义补》,第40页。
1702069892
1702069893
【13】【14】 见《大学衍义补》,第47页。
1702069894
1702069895
【15】 《大学衍义补》,第118页。
1702069896
1702069897
【16】 《大学衍义补》,第120页。
1702069898
1702069899
【17】 对此法的说明详见《大学衍义补》,第134页。
1702069900
1702069901
【18】 《大学衍义补》,第990页。
1702069902
[
上一页 ]
[ :1.7020698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