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72538e+09
1702072538 予年十五而有志于学,八年膏晷,而儒者之经史子集及杂家之书阅遍,又六年读天方经,又三年阅释藏竟,又一年阅道藏竟……继而阅西洋书一百三十七种,会通诸家而折衷于天方之学。【199】
1702072539
1702072540 又到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陕西、江苏、安徽等地访学,见识大增。他的四处求师问道和多方面学养,为进一步精研伊斯兰教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他“以儒释回”开启了多种渊源。他一生著书甚多,但多散佚不存,传世的最重要著作是《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和《天方至圣实录》三书。《天方性理》内容分二部分,一是本经,二是图传。本经共五章,包括天地之性质与功能,身心性命之理及天人之关系。他在此书自序中说:
1702072541
1702072542 首言大世界(按指天地万物)理象显著之序,以及天地人物各具之功能与其变化生死之故,次言小世界(按指人)身性显著之序,以及身心性命所藏之用与其圣凡、善恶之由。末章总合大小世界分合之妙理、浑合之精义而归竟于一身。【200】
1702072543
1702072544 本经之后有总图10幅,分图60幅,图下有解释性图说。此书内容颇为丰富,是一本讲说伊斯兰教宗教哲理的著作。
1702072545
1702072546 《天方典礼》本来题名为《天方典礼择要解》,《天方典礼》是其简称。此书是对伊斯兰教宗旨,真主及对真主的信仰的性质,对天道人伦基本问题的解说,及伊斯兰教礼仪法规的践行、婚丧礼制等的说明。刘智在此书序言中介绍其内容说:“是书也,始著立教之原,中述为教之事,天道五功,人伦五典,穷理尽性之学,修齐治平之训,以及日用寻常居处服食之类,皆略述大概,而以婚姻丧葬终焉。”此书是刘智从《古兰经》、圣训、伊斯兰教法及科技等七十余种经籍中采辑出来,加以翻译,组织编列而成。论及“五典”(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时,颇引儒家经典为说。《四库全书》将此书列为存目,在《提要》中谓此书特点在:“每事详为解释,以自尊其教。回回教本僻谬,而智颇习儒书,乃杂援经义以文其说,其文亦颇雅赡。然根柢先非,巧为文饰无益也。”【201】此评显然以大汉族主义之立场立论,其偏颇一望即知。但此评提出刘智颇通儒书,文亦雅赡,却是抓住了此书回儒会通的实质。
1702072547
1702072548 《天方至圣实录》主要是伊斯兰教大圣人穆罕默德的传记,据波斯文本并参考其他著作糅译而成。内容包括至圣源流,穆罕默德年谱、生平录,及世界各国伊斯兰教的一般介绍,国内关于伊斯兰教的碑记序说等共二十卷。另该书前有“著者述”,叙说刘智学思经历,对理解刘智的生平、思想极为有用。关于此三书各自之角色及在整个著述中的逻辑关系,刘智说:“《典礼》者,明教之书也。《性理》者,明道之书也。今复著《至圣录》,以明教道渊源之自出,而示天下以证道之全体也。盖三书者,三而一者也;履阶而升堂,升堂而入室,其庶几矣。”【202】
1702072549
1702072550 刘智还有一篇翻译自波斯诗人加米的作品,中文名《真境昭微》。此书篇幅不大,但含义丰多且富有哲学意味。关于此书的大旨,刘智在该书之序言中说:
1702072551
1702072552 前十二章,言修道体道之功,后二十四章,明真理隐著之义,真境昭微,详哉其言之矣。……书之大旨,要人辨出如何是后起之人心,如何是本然之道心;如何去人心而还道心,如何以道心而治人心。方寸之心,在在其境,可以心求,可以心至。何谓言功而义在其中者,此也。【203】
1702072553
1702072554 此中道心人心的分别、去人心而还道心之义,是受了宋代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影响,用语上袭用理学尤其明显。而方寸之心在在其境,又与理学中心学一派思想相近。这说明,刘智在翻译或介绍伊斯兰原典时,有意识地使用中国本土哲学用语和思想,以利于熟悉汉语的穆斯林接受。
1702072555
1702072556 刘智又有《五功释义》一书,“五功”者,指念真、礼真、斋戒、捐课、朝觐天阙。刘智的解释是:“时念真宰,静存动察,心不妄驰也。日礼五时,谨之又谨,涤之又涤也。岁斋一月,以制嗜欲之私。岁捐课财,以普利物之仁。终身一觐天阙,以实志诚向往之念。五功修完,而天道尽矣。”【204】五功也就是心念真主,礼拜真主,按制斋戒,交纳财物,朝觐麦加。刘智的《五功释义》就是对这五功的意义详加解释,在解释中加进了一些儒学的观念与用语。而他的《天方三字经》,更是仿照儒家蒙学读物《三字经》,将伊斯兰教理用浅近的形式向初学者教习。另此书又兼作穆斯林学习汉文的启蒙课本,能于一书中收识字、明理二种效果。
1702072557
1702072558 马注和刘智是王岱舆之后最重要的中国伊斯兰思想家,他们在清代新的民族融合的背景下,将汉语著译伊斯兰教理推进到新的水平,使穆斯林不仅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和汉族融为一片,更在宗教、哲学、思想文化方面,和中国主流文化发生交涉,使得伊斯兰文化在更广阔的层面融会儒家思想,进一步拉近了与中华主流文化的距离,也使汉语文化世界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对中国文化的多民族多面向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1702072559
1702072560 注 释
1702072561
1702072562 【1】 智圆:《闲居编自序》,载《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7年,第三卷,第一册,第118页。
1702072563
1702072564 【2】 智圆:《翻经通纪序》,《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第120页。
1702072565
1702072566 【3】 智圆:《中庸子传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第125页。
1702072567
1702072568 【4】 契嵩:《广原教》,载《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第266页。
1702072569
1702072570 【5】 《广原教》,《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第272页。
1702072571
1702072572 【6】 契嵩:《广原教》,载《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第272页。
1702072573
1702072574 【7】【8】 《中庸解》,《中国佛教思想资科选编》第三卷,第一册,第291页。
1702072575
1702072576 【9】 见惠洪:《明教嵩禅师》,载《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一册,第323页。
1702072577
1702072578 【10】 朱元璋:《三教论》,载《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三册,第231页。
1702072579
1702072580 【11】 朱元璋:《三教论》,载《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三册,第230页。
1702072581
1702072582 【12】 《宦释论》,《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三册,第234页。
1702072583
1702072584 【13】 《太宗实录》卷二○五,载《明实录类纂》(文教科技卷),武汉出版社1992年,第944页。
1702072585
1702072586 【14】 《太宗实录》卷一二八,载《明实录类纂》(文教科技卷),第941页。
1702072587
[ 上一页 ]  [ :1.7020725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