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81838e+09
1702081838
1702081839 〔56〕 《曾国藩全集·日记(二)》,第1077页。
1702081840
1702081841 〔57〕 《曾国藩全集·日记(二)》,第1078页。
1702081842
1702081843 〔58〕 石峻、任继愈、朱伯崑编:《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52页。
1702081844
1702081845 〔59〕 陈旭麓:《论冯桂芬的思想》,《学术月刊》1962年第3期,第13页。
1702081846
1702081847 〔60〕 陈旭麓:《关于〈校邠庐抗议〉一书——兼论冯桂芬的思想》,《新建设》杂志1964年第2期,第90—91页。
1702081848
1702081849 〔61〕 陈景彦:《晚清时期中日知识分子的西方观比较研究——以冯桂芬与左久间象山为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65一66页。
1702081850
1702081851 〔62〕 〔日〕佐藤昌介:《日本思想大系55》,转引自陈景彦:《晚清时期中日知识分子的西方观比较研究——以冯桂芬与左久间象山为例》。
1702081852
1702081853
1702081854
1702081855
1702081856 中国儒学史 [:1702022509]
1702081857 中国儒学史 第四章 曾国藩的儒学
1702081858
1702081859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末理学思想代表人物之一。曾从倭仁、唐鉴习程朱理学,兼习思孟学派与陆王心学。倡“诚”、“命”、“复性”诸说与“孔门四科”之学。有《曾文正公全集》行世,今人编有《曾国藩全集》。
1702081860
1702081861 第一节 “道统”之存留
1702081862
1702081863 判定曾氏是否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标准不在西学,而在中学。换言之,不在他采了多少“西学”,而在他留了多少“中学”。如果“道统”之整体框架尚存,尚未被西学完全取代,则不得视为“近代化”已完成;如果“道统”之整体框架坍塌,西式框架取而代之,则可视为“近代化”已完成。因为现行学术框架中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西化”或“欧美化”。
1702081864
1702081865 以此观之曾氏,“道统”之整体框架并未坍塌,他亦完全不欲以西式框架取而代之,故“最终完成”之说,似难以成立。“道统”之整体框架为何?就是所谓“大人视野”与“宇宙背景”:中国哲人考虑一切问题,都要将其置于“宇宙背景”上去衡量,如置“生”之问题于“宇宙背景”而有所谓“大生”,置“死”之问题于“宇宙背景”而有所谓“大死”,置“利”之问题于“宇宙背景”而有所谓“大利”,置“心”之问题于“宇宙背景”而有所谓“大心”,置“仁”之问题于“宇宙背景”而有所谓“大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西洋哲学则反之,完全拆除这个“宇宙背景”而谈论一切,完全不能上升到这个“宇宙背景”的高度。以中国术语言之,就是“学不际天人”。这是中西学问的最根本不同。所谓“近代化”,就是拆除这个“宇宙背景”;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从这个“宇宙背景”中剥离。剥离之后,中国传统文化还剩下什么呢?一堆“乱码”,“不可思议”的一堆“无意义”的句辞。所以不是采了“西学”就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关键要看在采“西学”的同时,是否以不带“宇宙背景”的“西学”,拆除了“中学”那个赖以立命的“宇宙背景”。
1702081866
1702081867 捍卫“道统”就是捍卫这个“宇宙背景”,就是捍卫“大人视野”。曾国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就是“西学东渐”之后最后一批这样的人之一。他之后还有冯桂芬,还有张之洞等“中体西用”论者,他们也号称捍卫“道统”,但其所捍卫者并非此“宇宙背景”与“大人视野”,而是所谓“伦常名教”,这就把捍卫的对象“矮化”了。
1702081868
1702081869 清同治元年(1862)四月十一日,曾氏夜读《论语》、《朱子》、《孟子》、《陶诗》后,“三更睡,倒床即成寐矣,是日又写扁字二十余个”。“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辱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1〕这就是把人生的各方面,放到“宇宙背景”上来考量。这是中国先哲惯用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宇宙背景”下,人缺少“西学”中所谓“独立”、“平等”、“自由选择”等等之设定。
1702081870
1702081871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六日,曾氏撰《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书,以“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告诫之:“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为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滑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已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2〕“民胞物与之量”讲的就是“宇宙背景”,“悲天命而悯人穷”讲的就是“宇宙背景”。就是要把一身之屈伸放到“宇宙背景”上来考量,把一家之饥饱放到“宇宙背景”上来考量,把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放到“宇宙背景”上来考量。
1702081872
1702081873 又撰《笔记二十七则·名望》,强调“知识”之重要性:“知识愈高,则天之所以责之者愈厚;名望愈重,则鬼神之所以伺察者愈严。故君子之自处,不肯与众人絜量长短。以为己之素所自期者大,不肯自欺其知识以欺天也。己之名望素尊,不肯更以鄙小之见贻讥于神明也。”〔3〕撰《笔记二十七则·君子小人》,强调“物我无间”:“大哉言乎!仁者物我无间之谓也,一有自私之心,则小人矣。义者无所为而为之谓也,一有自利之心,则小人矣。……所谓小人者,识见小耳,度量小耳。……君子则不然,广其识,则天下之大,弃若敝屣,尧舜之业,视若浮云。宏其度,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乌有所谓自私自利者哉?”〔4〕视天下之大如“敝屣”,视尧舜之业如“浮云”,表示曾氏确有超出一般“俗儒”之视野,在“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之上,还有一种“立天地”之冲动,或曰“为天地立心”之冲动,“物我无间”就是“立天地”之基础。在《顺性命之理论》一文中,此种冲动被称为“可以尽己之性,即可以尽人物之性”、“有以立吾命,即有以立万物之命”〔5〕。
1702081874
1702081875 曾氏撰文,时刻不忘这个“宇宙背景”。撰《送郭筠仙南归序》,谓:“苟尤大者不利于用,而大者琢之成器,则君子取其大者焉。天赋大始,人作成物。传曰: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6〕撰《书扁鹊仓公传》,谓:“夫执技以事上,名一能以济人,此小人之事也。大人者,德足以育物,智足以役众,彼诚有所择,不宜于此津津也。”〔7〕撰《送陈岱云出守吉安序》,谓:“父母者,育我;天者,先父母而生我;君者,后天而成我者也。有不忍忘本于父母者,而后爱身以及子姓;有不忍忘本于天者,而后爱吾君以及人民庶物。”〔8〕撰《书学案小识后》,谓:“人者,天地之心也。圣人者,其智足以周知庶物,其才能时措而咸宜。……盖欲完吾性分之一源,则当明凡物万殊之等,欲悉万殊之等,则莫若即物而穷理。”〔9〕撰《君子慎独论》,谓:“惟夫君子者,……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10〕撰《原才》,谓:“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11〕
1702081876
1702081877 我们读曾氏所撰所有文字,似觉这个“宇宙背景”,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视野。
1702081878
1702081879 第二节 “道统”之内涵与性质
1702081880
1702081881 儒家“道统”之说,始于《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此为尧传舜,舜传禹之统。
1702081882
1702081883 孟子接续之,并定五百年为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12〕并谓:“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13〕。此为尧舜传汤,汤传文王,文王传孔子,孔子传孟子之统。
1702081884
1702081885 西汉扬雄再接续之:“或闻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曰:尧舜禹,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14〕此为否定孟子“五百年”之期,并非否定孟子所定之统绪。
1702081886
1702081887 唐韩愈撰《原道》,以“儒统”而辟“佛统”与“老统”,谓:“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曰:斯道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15〕这是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后,勉强加上一个荀与扬。之后就是韩愈本人。
[ 上一页 ]  [ :1.7020818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