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82271e+09
1702082271 〔9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71页。
1702082272
1702082273 〔9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72页。
1702082274
1702082275 〔94〕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73页。
1702082276
1702082277 〔9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73页。
1702082278
1702082279 〔96〕 萧一山:《曾国藩传》,第24—25页。
1702082280
1702082281 〔97〕 萧一山:《曾国藩传》,第25页。
1702082282
1702082283 〔98〕 萧一山:《曾国藩传》,第24页。
1702082284
1702082285 〔99〕 萧一山:《曾国藩传》,第27页。
1702082286
1702082287 〔100〕 萧一山:《曾国藩传》,第197页。
1702082288
1702082289 〔101〕 萧一山:《曾国藩传》,第179—180页。
1702082290
1702082291 〔102〕 萧一山:《曾国藩传》,第178—179页。
1702082292
1702082293 〔103〕 萧一山:《曾国藩传》,第180页。
1702082294
1702082295 〔104〕 名曰《所谓“同治中兴”和“同治维新”的中心人物——曾国藩》。国人撰写《中国哲学史》,很少为曾氏设专章,可知冯很看重曾氏。
1702082296
1702082297 〔10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55—356页。
1702082298
1702082299 〔106〕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54—355页。
1702082300
1702082301 〔107〕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64页。
1702082302
1702082303 〔10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56页。
1702082304
1702082305 〔109〕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59页。
1702082306
1702082307 〔110〕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69页。
1702082308
1702082309 〔111〕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第369页。
1702082310
1702082311
1702082312
1702082313
1702082314 中国儒学史 [:1702022510]
1702082315 中国儒学史 第五章 郭嵩焘的儒学
1702082316
1702082317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一号云仙,晚年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清思想家、学者。曾主讲城南书院。倡“制度西化”。著述很多,有《礼记质疑》、《大学中庸质疑》、《订正家礼》、《周易释例》、《毛诗约义》、《史记札记》、《使西纪程》、《养知书屋遗集》、《郭嵩焘日记》等。今人编有《郭嵩焘奏稿》、《郭嵩焘诗文集》等。
1702082318
1702082319 梁启超撰《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将郭嵩焘置于“近代”之进化的第一期,与曾国藩、李鸿章、冯桂芬、张佩纶、张之洞等辈并列。然郭氏之思想却有超出此辈之处,就是不仅“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且更“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这后一层是第一期诸公所没有的。梁把“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置入第二期,归功于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严复诸公。如此则郭氏就是“身”在第一期,而“心”在第二期,是一个“身心分裂”的思想家,他之不得志于当时,因而就是很自然的。
1702082320
[ 上一页 ]  [ :1.7020822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