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84549
1702084550
1702084551
1702084552
1702084553
1702084554
章氏又以此释《淮南子》之说云:“盖豪末蘆苻,即原质也。无秋豪之微,蘆苻之原,四达无境,通于无圻,即阿屯与哒也。凡原质,以同类相合,积小成巨者,若磺气凝结为磺。是以异类相合成物者,如轻气一、养气八成水,石精养气成石灰。是原质质点极小,故喻以豪末蘆苻,至成物则极大,故曰复归于大,复反于敦庞。至于阿屯,则更由原质而求原,其小无内,故曰无秋豪之微,蘆苻之原也。原质六十四,复求原,则为阿屯,而空气中养气、淡气、炭气等,亦皆原质之一。然则哒为空气之尤淡者,较淡氮尤淡焉。是虽不得比于阿屯,为原质之原,而亦原质中之至小者也。故亦以无秋豪之微、蘆苻之原喻之。哒通内外五星诸世界,是谓四达无境,通于无圻也。虽玻璃实质,其阿屯不能隔哒之气使不透光,所谓莫之要御夭遏也。然则无秋豪之微、蘆苻之厚,兼阿屯哒言也。四达无境,通于无圻,而莫要御夭遏者,专就哒言之也。”〔21〕“哒”究指何,尚待考,但不外是对西洋“科学”之引介。
1702084555
1702084556
上引《淮南子》一段话之前,还有另一段话,云:“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被德含和,缤纷茏蓯,欲与物接,而未成兆联。”〔22〕章氏又以西洋“原子说”、“元素说”释读之:“此原质中之空气也。空气在地极厚,层层递减,至一百五十里而极薄。凡地以上皆得言天,空气有吸力,故使天气下,亦有倒压力,故使地气上也。”〔23〕
1702084557
1702084558
1702084559
1702084560
《淮南子》再云:“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24〕章氏再释云:“此阿屯也。《天文训》云:太始生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此哒也。哒可以言无穷,而通于五星,则至此轨道,亦有穷尽,故曰气有涯垠。”〔25〕
1702084561
1702084562
《訄书》初刻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刊于光绪三十年,也可反映章氏在19、20世纪之交对于“西学”的知晓度。《原人》篇云:“余以所闻:名家者流,斥天下之中央,则燕之北、越之南是已。然则自大瀛海以内外,为潬洲者五,赤黑之民,冒没轻儳,不与论气类。如欧美者,则越海而皆为中国。其与吾华夏黄白之异,而皆为有德慧术知之氓。是故古者称欧洲曰大秦,明其同于中国,异于荤鬻、獂戎之残忍。彼其地非无戎狄也。处冰海者,则有哀斯基穆人。烬瑞西、普鲁士而有之者,则尝有北狄。俶扰希腊及雅典者,则尝有黑拉古利夷族。夫孰谓大地神皋之无戎狄,而特不得以是杚白人耳。戎狄之生,欧、美、亚一也。”〔26〕“冰海”,北冰洋;“哀斯基穆”,爱斯基摩;“瑞西”,瑞士;“黑拉古利”,赫刺古利,古希腊北部之主。以上反映出章氏对于当时“人种地理学”之认知程度。
1702084563
1702084564
1702084565
《訄书》之《序种姓上》云:“凡地球之上,人种五,其色黄、白、黑、赤、流黄。画地州处,风教语言,勿能相通。其小别六十有三。(西人巴尔科所分)。然自大古生民,近者二十万岁,(近世人类学者以石层、槀骨推定生民之始,最近当距今二十万年。如《旧约》所述,不逾万年,其义非是。)丞有杂殽,则民种羯羠不均。古者民知渔猎,其次畜牧,逐水草而无封畛。重以部族战争,更相俘虏,羼处互效,各失其本。燥湿热之异而理色变,牝牡接構之异而颅骨变,社会阶级之异而风教变,号令契约之异而语言变。故今世种同者,古或异;种异者,古或同。要以有史为限断,则谓之历史民族,非其本始然也。言人种学者,一曰太初有黄、黑二民,或云白、黑,又曰生民始黄。人各异议,亡定说。”〔27〕以上反映出章氏对于当时西洋“人种学”、“民族学”之认知程度。
1702084566
1702084567
《序种姓上》又云:“宗国加尔特亚者,盖古所谓葛天,地直小亚细亚南。其人种初为叶开特亚,后与西米特科种合,生加尔特亚人。其《旧纪》曰:先鸿水有十王,凡四十三万二千年。鸿水后八十六王,凡三万三千九十一年。其次有米特亚僣主,八王,二百二十四年。其次十一王,其次为加尔特亚朝,四十九王,四百五十八年。其次为亚拉伯朝,九王,二百四十九年。其次四十五王,五百二十六年。(其书为巴比伦人披落沙所纪,披落沙,共和纪元五百八十年人。)然始统一加尔特亚者,为萨尔宫一世,当共和纪元以前二千九百六十年。(共和纪元与欧洲耶稣纪元相差八百四十一算。)其后至亚拉伯朝,以巴比伦为京师,当共和纪元前七百四年。其后二百五十年,为小亚细亚灭之。萨尔宫者,神农也,(或称萨尔宫为神农,古对音正合。)促其音曰石耳。(《御览》七十八引《春秋命历序》曰:有神人名石耳,号皇神农。)先萨尔宫有福巴夫者,伏戏也。后萨尔宫有尼科黄特者,黄帝也。其教授文字称苍格者,苍颉也。其他部落或王于循米尔,故曰循蜚;或王于因梯尔基,故曰因提;或王于丹通,故曰禅通。东来也,横渡昆仑。昆仑者,译言华(俗字花)土也,故建国曰华。……君长四州,故有四岳;长民十二,故有十二牧;民曰黑头,故称黔首;文字如楔,故作八卦;陶土为文,故植碑表;尊祀木星,故占得岁;异名纪月,(如《释天》‘正月为陬’以下十二名,巴比伦亦有之。)故贞孟陬。故曰:中国种姓之出加尔特亚者,此其徵也。”〔28〕此处转述欧洲学者“中国文明西源”与“华夏种族源于巴比伦”等谬说,可知章氏熟悉当时西洋学术界动态,并试图拿洋人之说重新释读中国文明史。
1702084568
1702084569
“中华文明西源论”或“中华文明西元论”,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际,蔚为西洋学术界一大思潮,有拉克伯里(Lacouperie)等名家倡之,使当时中国诸多大学者信以为真,如刘光汉之《华夏篇》、《思故国篇》,黄节之《立国篇》,蒋观云之《中国人种考》等等。章太炎此篇亦是。
1702084570
1702084571
《訄书》之《原变》篇云:“人谓紫脱华于层冰,其草最灵。(……案:紫宫,即北极。今北冰洋亦有浮生之草,斯即紫脱矣。本非奇卉,以致远物为奇尔。)紫脱非最灵也,其能寒过于欵冬已。鼠游于火,忍热甚也。海有象、马,嘘吸善也。物苟有志,彊力以与天地竞,此古今万物之所以变。变至于人,遂止不变乎?人之相竞也,以器。……石也,铜也,铁也,则瞻地者以其刀辨古今之期者也。……武库之兵,出之典瑞,以为聘祭之币。斯无以竞矣,竞以器。……竞以礼。竞以形……若是,人且得无变乎?浸益其智,其变也侗长硕岸而神明;浸损其智,其变也若跛鳖而愚。其变之物,吾不能知也。要之,蜕其故用而成其新用。”〔29〕此处是以达尔文之“生物进化论”(严复译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天演论”)讲论生物之“变”与人之“变”,“变”的原因就是“彊力以与天地竞”。
1702084572
1702084573
《族制》篇甚至直接引用达尔文之说,云:“是无他,大自然之洮汰与人为之洮汰,优者必胜,而劣者必败。”〔30〕《订文》篇亦有“吾闻斯宾塞尔之言曰”等语〔31〕。又,章氏译《斯宾塞文集》与严复译《天演论》几乎同时,可知章氏对西洋当时之“生物进化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新说,是相当了解的。
1702084574
1702084575
《訄书》之《订文》篇云:“有通俗之言,有科学之言,此学说与常语不能不分之由。今若觕举其略:炭也,铅也,金刚石也,此三者质素相同,而成形各异,在化学家可均谓之炭。日与列宿,地与行星,在天文亦岂殊物,然施之官府民俗,则较然殊矣,夫盘盂钟镈,皆冶以金,几案杯箸,皆雕以木,而立名各异,此自然之理。然苟无新造之字,则器用之新增者,其名必彼此相借矣。即如炱煤曰煤,古树入地所化,亦因其形似而曰煤,不知此正宜作墨尔。曩令古无墨字,则必当特造矣。”〔32〕“有通俗之言”云云,论及西洋“科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之区分,涉及当时西洋“语言学”;“炭也,铅也”云云,涉及当时西洋之“化学”;以下并涉及当时西洋之“天文学”、“矿物学”等等。
1702084576
1702084577
此外,章氏还撰有《儒术真论》,认为只有“视天”,而无“真天”,以西洋天文学重释中国“天为积气”说。撰有《视天论》,依据西洋自然科学,解释宇宙万物之生物,驳斥中国“天有真形”说。撰有《谈天》,引介康德“星云假说”等西洋天文学说,并以此重释中国之“宣夜说”。〔33〕
1702084578
1702084579
第二节 引进西洋社会科学与“以西释中”
1702084580
1702084581
《訄书》之《原学》篇,乃当时之“世界学术导论”,很能见出章太炎当日之学术视野。
1702084582
1702084583
1702084584
其言曰:“视天之郁苍苍,立学术者无所因。各因地齐、政俗、材性发舒,而名一家。希腊言:海中有都城曰韦盖,海大神泡斯顿常驰白马,水上而为波涛(《宗教学概论》)。中国亦云:此非宾海者弗能虑造是也。伯禹得龟文,谓之九畴。惟印度亦曰:鸿水作,韦斯拏化鱼,视摩拏以历史,实曰《鱼富兰那》。二谶之迹,国有大川,而馈饷其诬。寒冰之地言齐箫,暑湿之地言舒绰,瀛之地言恢诡,感也。故正名隆礼兴于赵,并耕自楚,九州五勝怪迂之变在齐稷下。地齐然也。
1702084585
1702084586
“七雄构争,故宋鈃、尹文始言别宥,以聏合驩,以调海内。雅典共和之政衰,贵族执政,而道益败。故柏拉图欲辨三阶,以哲学者操主权,德在智,其次军士,德在勇,其次农工商,德在节制。(柏拉图生于贵族,素贱平民主义,至是惩贵族主义,故构此理想政体。)周室坏,郑国乱,死人多而生人少。故列子一推分命,归于厌世,御风而行,以近神仙。希腊之末,甘食好乐,而俗淫湎。故斯多葛家务为艰苦,作《自裁论》,冀脱离尘垢,死而宴乐其魂魄。此其政俗致之矣。
1702084587
1702084588
“倍根性贪墨,为法官,以贿败。以是深观,得其精和,故能光大冥而倡利己。路索穿窬脱纵,百物无所约制。以是深观,是其精和,故能光大冥而极自由。庄周曰:封侯与治絖者,其方同也。惟其材性也。
1702084589
1702084590
“夫地齐阻于不通之世,一术足以杚量其国民。九隅既达,民得以游观会同,斯地齐微矣。材性者,率特异不过一二人,其神智苟上闚青天,违其时则舆人不宜。故古者有三因,而今之为术者,多观省社会,因其政俗,而明一指。”〔34〕
1702084591
1702084592
就世界范围观之,学术之发展无非受三大因素制约,一曰“地齐”,二曰“政俗”,三曰“材性”。因“地齐”而成一家之言者,有古希腊、中国与印度等学说之区分,中国内部又有赵、楚、齐等之区分。因“政俗”而成一家之言者,中国有宋銒、尹文、列子等学说之区分,西方则有柏拉图、斯多葛派等学说之区分。因“材性”而成一家之言者,则有弗兰西斯·培根、让·雅克—卢梭等学说之区分。近世以降,世界大通,“地齐”与“材性”对学术之影响愈来愈小,“政俗”成为制约或开启学术之最主要因素。欲成一家之言,多数情况下只有“观省社会,因其政俗”一途。
1702084593
1702084594
此篇《原学》,是就中、西、印三大学术体系而论学术之“因”,是一篇“世界学术原因论”,也是一篇“世界学术导论”,其视野与观点,均是相当“近代”的。
1702084595
1702084596
《訄书》之《订孔》篇引介日本学者远藤隆吉《支那哲学史》之观点:“孔子之出于支那,实支那之祸本也。夫差《韶》、《武》,制为邦者四代,非守旧也。处于《人表》,至严高,后生自以瞻望弗及,神葆其言,革一义若有刑戮,则守旧自此始。故更八十世而无进取者,咎亡于孔氏。祸本成,其胙尽矣。(远藤氏《支那哲学史》)。”〔35〕《支那哲学史》撰成于日本明治三十三年(1900)四月,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中国学人金范臣译其为中文,易名为《中国哲学史》。此书中译本之出版(1902)早于章太炎《訄书》重刊本之出版(1904)。
1702084597
1702084598
《订孔》篇又引介西洋哲学中的认识论与论理学等:“其正名也,世方诸仞识论之名学,而以为在琐格拉底、亚历斯大德间。(桑木严翼说。)由斯道也,虽百里而民献比肩可也。”〔36〕日本学人桑木严翼撰《荀子之论理学》,以西洋之“论理学”即逻辑学,释读中国之“正名学”。中土学者从之,故译Logic为“名学”、“名理学”、“辩学”、“论理学”、“理则学”等,如严复译穆勒《逻辑体系》为《穆勒名学》。以西洋之Logic释读中土之“名”,实乃扞格不入,因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开创之西式“形式逻辑”,是一种“主谓式句辞”,讲究的是“定义”与“定性主义”,而中土“名学”却是一种“函数式句辞”,讲究的是“训义”与“随性主义”。一重“基础主义”,一重“关系主义”,如何能相通呢?近世以降日人于中土“为恶多端”,其中一大端就是以“西式思维”解构“中国哲学”,化“中国哲学”为“乱码”。中土学者盲从之,遗毒至今。此处章太炎氏引桑木严翼之论,似亦是承认其以Logic释“名”之做法。
[
上一页 ]
[ :1.7020845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