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87451e+09
1702087451 现在的问题也就是,究竟什么是翕呢?熊十力指出,翕并不是一种东西,而是指的一种摄聚的势用。无形象、无质碍的本体在动的过程中,由于翕的势用,形成无量的形象,于是才能形成万事万物,建立起物质宇宙。若无翕的势用,那无形象的本体也就是浮游无据了。在他看来,翕是一种摄聚的势用,因而呈现为万事万物。他如斯说道:“唯物论者把物质看做为本原的,旧师也以为物质有他的因素,这都是把物质看成实在的,都是极大的错误。实则物并不实在,亦绝没有旧师所妄想的物质因素。物者,只是我所谓收凝的势用而诈现之迹象而已。收凝的势用,名为翕,翕即成物。”(24)
1702087452
1702087453 翕的含义如上所述,那么什么又是辟呢?熊十力指出,辟也不是一种具有实在性的东西,同样也是本体的一种势用。但是辟起着与翕相反的作用。他这样解释道:当翕的势用起来时,却有别一种势用也与之同时起来。这个势用“是能运于翕之中而自为主宰,以现其至健,而使翕随己转的。这种刚健而不物化的势用,就名之为辟”。(25)对之,他要进一步申说道:“所谓辟者,亦名为宇宙的心,我们又不妨把辟名为宇宙精神。”(26)在他看来,如果只有翕而没有辟,那便是完全的物化,宇宙也就只是顽固坚凝的死物。正因为辟的势用迷漫于翕之中而又运用此翕,才能避免宇宙物化,使其生生不息,大用流行。
1702087454
1702087455 翕势凝敛而成物,所以翕即是物;辟势恒开发而不失为其本体之健,因此辟即是心。
1702087456
1702087457 翕(物)、辟(心)是同一功能的两个方面,这两种势用是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的。这两种势能、两种活力相互为用,流行不已。正因为如此,熊十力也就反复强调,切不可将翕辟“剖析为两片事物”。两者本非异体,而是本体所具有的两种本体势用。翕辟相反相成,是浑然而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分别言说之,但是这两种势能却是同时而有的。必有翕辟两方面才能构成变化,缺了其中任何一种势能,变化也就不可能了。
1702087458
1702087459 但是我们在此必须注意的是,翕辟这两个方面绝不是并列的或平等的。辟是主,翕是从。辟包含着翕,翕从属于辟。辟势遍含一切物而无所不包,遍在一切物而无所不入。翕和辟本非异体。这就是说,翕和辟虽同为本体的两种势能,但是势用上却有着差别。辟必待翕而后得其运用,翕必待辟而后见为流行,识有主宰。由于熊十力认为,吾人与宇宙同一大生命,自家生命即是宇宙本体,所以辟就是生命,就是心灵,处于生生不息的永恒过程之中。翕辟是本体内部蕴涵着的矛盾或动力。在这一对矛盾之中,辟势(心力)主导着翕势(物质)。所以把握即用即体的关键在于肯定辟(心)势主导翕(物质)势。翕辟开阖的世界也就是“本心”的发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辟也就是体,但却不可说翕亦是体。
1702087460
1702087461 熊十力的翕辟成变说是要说明,本体不是一个僵硬的东西,而是一个大化流行、生生化化的东西。从此而言,本体就是“恒转”、“功能”或“大用”。这个大用就是由相反相成的两种势能、两种活力相互作用而成的。一翕一辟不住地流行变化,就形成了万殊的大用。
1702087462
1702087463 熊十力的翕辟成变说,运用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方法解决了心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注重翕与辟之间的统一不离的关系,却又突出强调了此两者不是相互并列的,而是以辟为主,翕从属于辟的。但是他翕辟成变说又认为,一切事物变化刹那生灭,而没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否认物体的运动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这无疑是片面的。
1702087464
1702087465 (1) 熊十力:《轶书》,《熊十力全集》,第八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864页。
1702087466
1702087467 (2) 熊十力:《轶书》,第864—865页。
1702087468
1702087469 (3) 熊十力在其《轶书》中说道:“死者,乃愚父不悟自家与万物同秉受大生,不悟自家与万物通为一体,不悟自家本与万物同以大体为大己。”参见《熊十力全集》,第864页。
1702087470
1702087471 (4) 熊十力:《轶书》,第866页。
1702087472
1702087473 (5) 熊十力:《先世述要》,《熊十力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八卷,第875页。
1702087474
1702087475 (6) 熊十力:《先世述要》,第5页。
1702087476
1702087477 (7) 熊十力:《新唯识论赘语和删定记》,《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第5页。
1702087478
1702087479 (8) 熊十力:《新唯识论赘语和删定记》,第4页。
1702087480
1702087481 (9) 熊十力:《新唯识论赘语和删定记》,第6页。
1702087482
1702087483 (10) 熊十力:《新唯识论》,中华书局,1985年,第248页。
1702087484
1702087485 (11) 熊十力:《新唯识论》,第247页。
1702087486
1702087487 (12) 熊十力:《新唯识论》,第313—314页。
1702087488
1702087489 (13) 熊十力:《新唯识论》,第250页。
1702087490
1702087491 (14)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参见第二章,第十二节《依循“在之中”本身制定方向,从而草描出“在世界之中存在”》,第65—74页。
1702087492
1702087493 (15) 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6页。
1702087494
1702087495 (16) 〔英〕R. D. 莱恩:《分裂的自我》,贵州出版社,1994年,第28页。
1702087496
1702087497 (17) 熊十力:《新唯识论》,第275页。
1702087498
1702087499 (18) 熊十力:《新唯识论》,第251页。
1702087500
[ 上一页 ]  [ :1.7020874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