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97082e+09
1702097082 [644]《史记》,卷二,第170页。
1702097083
1702097084 ——译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1702097085
1702097086 [645]在《论语·季氏十六》“天下有道”章,孔子讲到了封建秩序,但与此同时他却倡导了一种比通常认为的封建主义更集权化的制度。这一章几乎可以肯定是后加的;见原书220—221页。
1702097087
1702097088 [646]《论语·颜渊十二》:“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贡:‘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702097089
1702097090 [647]——译按:《韩非子·六反》:“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1702097091
1702097092 [648]《韩非子》,4.5b、16,5b—6a、16.10—11a、18.3b、18.10b—11a、18.12b、19.17b。
1702097093
1702097094 [649]——译按:《论语·颜渊十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702097095
1702097096 [650]《论语·为政第二》:“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702097097
1702097098 [651]林赛,第240页。
1702097099
1702097100 [652]柏拉图(3),第557—558页;柏拉图(4),第710页;亚里士多德,第1279页。
1702097101
1702097102 [653]《论语·颜渊十二》“季康子问”章,即所谓的“康子三问”。
1702097103
1702097104 [654]《论语·子张十九》:“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1702097105
1702097106 [655]柏拉图(4),第803页。
1702097107
1702097108 [656]《论语·颜渊十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1702097109
1702097110 [657]《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子产”章、《雍也第六》“子贡曰”章、《宪问十四》“子路问君子”章和《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章。
1702097111
1702097112 [658]《论语·子路十三》“子适卫”章。
1702097113
1702097114 [659]《论语·里仁第四》“富与贵”章、“士志于道”章、《论语·述而第七》“富而可求”章、“饭疏食”章、《泰伯第八》“笃信好学”章、《先进十一》“季氏富于周公”章和《宪问十四》“贫而无怨”章。
1702097115
1702097116 [660]《论语·雍也第六》:“君子周急不继富。”
1702097117
1702097118 [661]柏拉图(4),第744、756页;亚里士多德,第1318页。
1702097119
1702097120 [662]《论语·泰伯第八》:“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702097121
1702097122 [663]注。
1702097123
1702097124 [664]《论语·述而第七》“自行束修”章、《子罕第九》“吾有知乎”章和《卫灵公十五》“有教无类”章。
1702097125
1702097126 [665]伯恩斯,第176页。
1702097127
1702097128 [666]很可能是,所有的孔子弟子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贵族血统,尽管其中的一些人生活在受压迫的环境下。但孔子从未把出身作为一个条件,而结果是,即使不在孔子自己的时代也是在稍后的时代里,儒者群体逐渐地包含了纯粹是平民出身的人。
1702097129
1702097130 [667]引自林赛,第135页。
1702097131
[ 上一页 ]  [ :1.7020970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