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97222e+09
1702097222 [708]《论语·为政第二》:“君子不器。”
1702097223
1702097224 [709]《论语·卫灵公十五》“直哉史鱼”章,参见《述而第七》“子谓颜渊”章和《泰伯第八》“笃信好学”章。
1702097225
1702097226 [710]《论语·为政第二》“非其鬼而祭”章、《宪问十四》“子路问成人”章、《卫灵公十五》“志士仁人”章和《子张十九》首章。
1702097227
1702097228 [711]汤,第159—161页。
1702097229
1702097230 [712]柏拉图(3),第496—497页。比较《论语·宪问十四》“邦有道”章、《卫灵公十五》“直哉史鱼”章和《子张十九》“陈子禽谓子贡”章。
1702097231
1702097232 [713]《荀子·君道》:“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1702097233
1702097234 [714]亚里士多德,第1287页。
1702097235
1702097236 [715]《韩非子》,18.7b—8a、18.12b、19.7a—8b。
1702097237
1702097238 [716]《左传》的一章渲染了孔子对法律的看法。这一章引述了孔子反对公布法律的话语,其主要理由是,把法律向社会公开就会破坏社会的等级分层,比如他问道:“贵贱不分之时,国家怎能管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听上去根本不像是孔子说的话。另一方面,它的内容显然有似乎孔子出生后15年晋国叔向所写的一封信中讲述的观点。(《昭公六年》)把这样的观点归之于孔子是很成问题的。
1702097239
1702097240 [717]莱茵伯格,第5页。
1702097241
1702097242 [718]亚里士多德,第1287页。
1702097243
1702097244 [719]林赛,第54—55页。
1702097245
1702097246 [720]雷丁,第502页。
1702097247
1702097248 [721]温德尔班克,第171—173页。
1702097249
1702097250 [722]梅里亚姆,第50—70页。
1702097251
1702097252 [723]亚里士多德,第1289页。
1702097253
1702097254 [724]梅里亚姆,第11—12页。他指出,这些表述中的第一条,部分地是从德尔克海姆那里改写过来的。
1702097255
1702097256 [725]哈特斯利,第154页。
1702097257
1702097258 [726]康德(2),第24、27页。
1702097259
1702097260 [727]哈特斯利,第240页。
1702097261
1702097262 [728]林赛,第281页。
1702097263
1702097264 [729]梅里亚姆,第19页。
1702097265
1702097266 [730]霍尔库姆,第171—172页。
1702097267
1702097268 [731]伯恩(2),第187页。
1702097269
1702097270 [732]芬纳,第22—23页。
1702097271
[ 上一页 ]  [ :1.7020972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