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98319e+09
1702098319 ——译按:英文原书称《易经》,应该指的是《易传》,即前文译称“《易经》的附加部分”。严格说来,《周易》由两部分组成,即《易经》和《易传》,英文原著有时对此区别不明。
1702098320
1702098321 [143]对这一结论的表述包括以下著作:冯,第381页;冯(2),第198—201页;傅(中),第61—62页;本田,第50—53页;德效骞。
1702098322
1702098323 ——译按:孔子与“十翼”的关系学术界已有定说,恐怕没有人还会认为孔子是这些篇章的作者。不过,仍有一些道家思想的研究者为“十翼”的归属煞费苦心,认为它们是道家的著作。正如本书下文所言,“十翼”是儒、道两家思想的混合物。然而,从总体上说,它们是战国末期儒家者流所著,尽管这些作者深受当时道家思想的影响。
1702098324
1702098325 [144]《论语·子路十三》:“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参见《礼记》,卷二,第363页。我把这一章译为:“夫子说:‘南方人有种说法:一个没有恒心的人甚至不会成为一个好的巫士或医生。(说得)好啊!如果他的德行反复无常,就容易招致耻辱。仅仅去问卜是不够的。’”孔子的引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出自《周易》(“恒”卦“九三”爻辞),但孔子之所以知道它,仅仅因为它是一条格言。以上译文部分地与韦利的翻译相同。
1702098326
1702098327 ——译按:《礼记·缁衣》: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欤)?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
1702098328
1702098329 [145]傅(中),61b。
1702098330
1702098331 [146]《荀子》(2),第104页。
1702098332
1702098333 [147]吉本,第389页。
1702098334
1702098335 [148]“十翼”的一些章节极相似于道家著作,比较《易经》第213页和《庄子》卷一,第171页;《易经》第226页和《老子》第24章、第34章、第36章等。
1702098336
1702098337 [149]《易经》,第359页。
1702098338
1702098339 [150]《易经》,第389页。
1702098340
1702098341 [151]《庄子》,卷一,第57—58页。
1702098342
1702098343 ——译按:《易传·系辞下》:“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庄子·知北游》:“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1702098344
1702098345 [152]《论语·卫灵公十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02098346
1702098347 [153]《庄子》,卷一,第355、360页。
1702098348
1702098349 [154]《经典释文》说:“鲁读易为亦。”许多学者认为这就意味着《鲁论语》在此处是个不同的字,但江心诚认为这种解释只关乎发音;见《伪书》,第71—72页。德效骞认为,整个这一章都是后来插入的;见德效骞。
1702098350
1702098351 ——译按:释“易”为“亦”,属下句,则“五十以学”就无法理解了。实际上,《易》的最初用途是占卜之书,但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却是先民的生活经验之总结。正是在此意义上,孔子才去学习《易经》。不能因为《易经》是占卜之书,也不能因为《易传》的思想相对肤浅,就否定孔子与《易经》的任何联系。《论语》此章应该理解为,晚年孔子检讨自己在从政方面的失误时假设说,如果再倒退若干年,让我在50岁从政之前就读《易》,我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失误了。这显然是说,《易》中的思想有助于孔子在政治上表现得更为成熟练达,特别是在与鲁国“三家”的政治较量中。
1702098352
1702098353 [155]它只出现在现已亡佚的《庄子》的残篇中,但《太平御览》849.2a引用了它。在这个文字有所错讹的章节中,子路想给孔子问卜,孔子回答说:“我的占卜已经做过了(——译按:“丘之祷久矣。”)。”对此书的参考,我受惠于韦利,第131页注[3]。
1702098354
1702098355 [156]《论语·子罕第九》:“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702098356
1702098357 [157]顾(5),第9页。《论语》还有一次提到了凤凰,那是出自《微子十八》中的一位道家隐士之口。这一章无疑也是在早已指出过的道家影响下而后加的。事实上,在《庄子》卷一,第221页有一件与此相关的同样的事情,其语言也有某种程度的相同。河图在“十翼”中被提到,见《易经》,第374页。在《尚书》的一篇早期文献中,也提到了河图(《书》,第554页),这一事实对于我们现在的讨论并无重要意义。对河图没有什么可说的,那可能仅仅是一幅地图。
1702098358
1702098359 [158]根据不同学者的看法,这个日期可能有上下一个世纪或者更多时间的偏差。马伯乐的有关预言日期的研究使得《左传》成书的日期很难早于公元前300年,但是,可能总有一些后来插入的章节。见马伯乐(2)和卡尔格伦。
1702098360
1702098361 [159]常镜海,第5页。
1702098362
1702098363 [160]这些预言的经常性是令人惊讶的。我作过统计,在公元前541—前537年的5年间就有25次之多,而在其他时期可能还会更多。我没有核实所有这些预言的精确性。
1702098364
1702098365 [161]马伯乐(2),第191页。
1702098366
1702098367 [162]详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传·襄公三十年》、《左传·昭公七年》、《左传·昭公八年》、《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等。
1702098368
[ 上一页 ]  [ :1.7020983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