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9857e+09
1702098570
1702098571 可是,《子路十三》这一章和《荀子》第22篇却具有相似性。它们都突出了刑罚的作用。戴闻达又指出,二者对“苟”字的使用也很相似,见戴闻达,第245页注[1]。但在《子路十三》这一章中,对刑罚的强调比《荀子》更突出和更独特。所以,这一章似乎是从《荀子》的角度撰写的,但作者却是个更法家式的人物。
1702098572
1702098573 有两部法家著作提到了“正名”。《商君书》结尾处有一章几乎讲的是与《子路十三》这一章相同的意旨(《商君书》,第334—335页)。《韩非子》也表述道:“名被矫正之时,事物便安定了。”(《韩非子·扬权》:“名正物定。”)在这两部书中,“正名”以倒置的形式出现,即“名正”。《子路十三》这一章与《韩非子》还有另外一种相似,即这一章开头的句子是:“子路说:‘卫君等待着您去管理政府。’”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早期的传统说法都不认为孔子做过卫国之相,但《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讲的一件轶事的开头是,“孔子相卫”。
1702098574
1702098575 韦利认为,《子路十三》此章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是在荀子思想影响下的插入文句。况且这位哲学家的两名最著名的学生是法家人物,而此章又明确地显示出了法家思想的影响。
1702098576
1702098577 ——译按:顾氏的此番论证显然是不够完善的,亦且有许多误解之处。比如子路所讲的:“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明显是设问语气,并不是叙述事实。另外,“正名”是当时各派哲学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
1702098578
1702098579 [255]——译按:《论语·季氏十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1702098580
1702098581 [256]《韩非子·显学》:“夫智,性也。……非所学于人也。”
1702098582
1702098583 [257]这一章影响了对《论语·述而第七》“盖有不知而作之”章的解释。见本书注。
1702098584
1702098585 [258]《韩非子·显学》:“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
1702098586
1702098587 [259]《史记·秦始皇本纪》;参见包德(2),第21页。
1702098588
1702098589 [260]——译按:《史记·秦始皇本纪》。
1702098590
1702098591 [261]以上史实均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1702098592
1702098593 [262]——译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与鲁诸儒生议”。
1702098594
1702098595 [263]沙畹指出了分别来自《诗经》和《尚书》的两个措辞,见《史记》卷二,第142页注[2]和第145页注[5]。需要补充的是,其中的“朝夕不懈”(《史记》第146页)极有似于《诗经·何草不黄》的“朝夕不暇”。“懈”字的被替代,可能是因为要押韵,也可能是由于同一书中出现了两次(《诗·烝民、韩奕》)相似的句子“夙夜匪解(懈)”而类推出来的。
1702098596
1702098597 碑文中“举措必当”的头两个字(《史记》卷二,第147页)“举措”,沙畹译作“改正了错误”。这句话明显受到了《论语·为政第二》和《颜渊十二》中“举直错(措)诸枉”的影响。所以,此句应被译为“在提拔和免除官员的时候,他总是正中标的”,这才能更好地与上下文相配合。沙畹未能指出这个暗示或关联,但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像《史记》这样的巨著用典颇多,要把它们全部指出来也不大可能。
1702098598
1702098599 [264]《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702098600
1702098601 [265]《史记·秦始皇本纪》“惑乱黔首”。
1702098602
1702098603 [266]《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当然,很可能整个谈话都是不足凭信的。不过,从随后发生的事件来看,至少在扶苏的名字与儒学之间有一种传统的联系。
1702098604
1702098605 [267]《史记·陈涉世家》。
1702098606
1702098607 [268]《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608
1702098609 [269]《史记·儒林列传》;《盐铁论》卷四。
1702098610
1702098611 [270]《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612
1702098613 [271]《汉书·楚元王传》。
1702098614
1702098615 ——译按:当指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同父异母的弟弟。
1702098616
1702098617 [272]《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618
1702098619 ——译按:当指孔子八世孙孔甲。
[ 上一页 ]  [ :1.702098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