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98632
1702098633
[279]《汉书·高帝纪》。
1702098634
1702098635
[280]《汉书·高帝纪》。
1702098636
1702098637
[281]莱茵伯格,第130页。
1702098638
1702098639
[282]《汉书》(2),卷一,第115页。
1702098640
1702098641
[283]《汉书》(2),第15—22页。
1702098642
1702098643
[284]例如,当他对忠实的谋士审食其失去耐性时,就称他为“竖儒”;见《汉书·高帝纪》。
1702098644
1702098645
[285]《汉书》卷四十三。
1702098646
1702098647
[286]《汉书·高帝纪》:“便于天下之民。”
1702098648
1702098649
[287]德效骞译:《汉书·高帝纪》;参见《汉书》卷四十三。
1702098650
1702098651
[288]汉武帝在位时,许多儒生的经济状况才有了极大的改善。不过,在一位法家高级官员掌权后,曾有过一场辩论。这位官员一再把儒生看成是来自“田间和穷巷”中的人,说他们穷得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见《盐铁论》(2),第77、107、121页。
1702098652
1702098653
[289]《汉书·高后纪》。
1702098654
1702098655
[290]《汉书·文帝纪》:“汉兴,除秦繁苛,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大王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
1702098656
1702098657
[291]《汉书·文帝纪》。
1702098658
1702098659
[292]《汉书》(2),卷一,第216页。
1702098660
1702098661
[293]比较《汉书·文帝纪》中的诏书与《孟子》以下篇章:《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章,《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章、“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章和《尽心上》“伯夷辟纣”章。
1702098662
1702098663
[294]《汉书·文帝纪》。人民是因为犯法而成为奴隶的,并且这种状况显然是代代相承的。威尔伯(第134页)怀疑所有的政府奴隶是否会在此时都被解放。
1702098664
1702098665
[295]以上均见《汉书·文帝纪》。
1702098666
1702098667
[296]《汉书》卷四十九。
1702098668
1702098669
[297]——译按:针对英文读者,顾氏在英语原文中径称汉武帝为“武”,为此,他解释道:“一位朋友告诫我说,把汉武帝称作‘武’会使汉学家们感到非常不悦。所以,我要指出一个先例,那就是《论语·子张十九》中的‘文武之道’,把周武王称作‘武’,还有其他一些例子可以列举。”其实,正因为人们习惯上称周武王为“武”,才不应该也把汉武帝称作“武”。所以,译文一律改为汉语通常的称呼。
1702098670
1702098671
[298]《汉书·武帝纪》。
1702098672
1702098673
[299]《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1702098674
1702098675
[300]《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676
1702098677
[301]《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678
1702098679
[302]详见本书前述所引《论语》、《孟子》、《荀子》中的篇章。此外,在《荀子》出现此种观点的部分中,有两篇——《哀公》和《尧问》——据说是汉儒所加。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从目前的讨论来看,它们便是更有意思的了。
1702098680
1702098681
[303]《论语·子路十三》“诵诗三百”章。
[
上一页 ]
[ :1.7020986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