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98582e+09
1702098582
1702098583 [257]这一章影响了对《论语·述而第七》“盖有不知而作之”章的解释。见本书注。
1702098584
1702098585 [258]《韩非子·显学》:“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
1702098586
1702098587 [259]《史记·秦始皇本纪》;参见包德(2),第21页。
1702098588
1702098589 [260]——译按:《史记·秦始皇本纪》。
1702098590
1702098591 [261]以上史实均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1702098592
1702098593 [262]——译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与鲁诸儒生议”。
1702098594
1702098595 [263]沙畹指出了分别来自《诗经》和《尚书》的两个措辞,见《史记》卷二,第142页注[2]和第145页注[5]。需要补充的是,其中的“朝夕不懈”(《史记》第146页)极有似于《诗经·何草不黄》的“朝夕不暇”。“懈”字的被替代,可能是因为要押韵,也可能是由于同一书中出现了两次(《诗·烝民、韩奕》)相似的句子“夙夜匪解(懈)”而类推出来的。
1702098596
1702098597 碑文中“举措必当”的头两个字(《史记》卷二,第147页)“举措”,沙畹译作“改正了错误”。这句话明显受到了《论语·为政第二》和《颜渊十二》中“举直错(措)诸枉”的影响。所以,此句应被译为“在提拔和免除官员的时候,他总是正中标的”,这才能更好地与上下文相配合。沙畹未能指出这个暗示或关联,但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像《史记》这样的巨著用典颇多,要把它们全部指出来也不大可能。
1702098598
1702098599 [264]《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702098600
1702098601 [265]《史记·秦始皇本纪》“惑乱黔首”。
1702098602
1702098603 [266]《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当然,很可能整个谈话都是不足凭信的。不过,从随后发生的事件来看,至少在扶苏的名字与儒学之间有一种传统的联系。
1702098604
1702098605 [267]《史记·陈涉世家》。
1702098606
1702098607 [268]《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608
1702098609 [269]《史记·儒林列传》;《盐铁论》卷四。
1702098610
1702098611 [270]《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612
1702098613 [271]《汉书·楚元王传》。
1702098614
1702098615 ——译按:当指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同父异母的弟弟。
1702098616
1702098617 [272]《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618
1702098619 ——译按:当指孔子八世孙孔甲。
1702098620
1702098621 [273]——译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1702098622
1702098623 [274]《史记·项羽本纪》:“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1702098624
1702098625 [275]《汉书·高帝纪》:“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威尔伯(第137页)认为,这种奴隶解放不曾(并且可能是从未)强制执行过。可是,它并不会有损于作为宣传手段的有效性,并且这也才是我们在此所关注的。
1702098626
1702098627 [276]《汉书·高帝纪》:“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是何治宫室过度也!”在一个地方,我略微改动了一处德效骞的翻译。
1702098628
1702098629 [277]《汉书·高帝纪》。
1702098630
1702098631 [278]《汉书·高帝纪》:“(沛公)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 上一页 ]  [ :1.7020985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