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99008e+09
1702099008
1702099009 [465]这个概括是原初提案中的一部分,还有些是来自于杰弗逊《弗吉尼亚笔记》的叙述。见杰弗逊,卷二,第220—229页和卷三,第251—255页。
1702099010
1702099011 [466]杰弗逊,卷四,第426页。
1702099012
1702099013 [467]伏尔泰,xxi,第212页。伏尔泰补充道,这些官员都是“投票选举的”,这当然是错误的,但却可能增强了杰弗逊的兴趣。因为在那时他读了这本书并作了笔记(《道德习俗随笔》);见杰弗逊(2),第14页。
1702099014
1702099015 [468]邓嗣禹把出版在1775年之前的11本英文书和3本法文书列在他的“叙述中国科举制度的西方著述目录”中;见邓,第308—312页。这个列举并未自称是详尽无遗的。
1702099016
1702099017 [469]在老国会图书馆被焚毁后,杰弗逊在1775年把他的个人图书馆卖给了国会,其目录在《美国图书馆目录》中,这是由乔纳森·埃利奥特印行的(华盛顿,1815年)。其中列举的两本书(但没有详细说明版本,同上,第10、120页)公正全面地说明了科举制度,它们是杜霍尔德(卷三,第1—14页)和李明(第280—283页)。杰弗逊也有后者的法文版。对于前者,在他卖出的图书馆中只有其中的第一卷,所以,不能确定他是否曾有过第三卷。
1702099018
1702099019 [470]杰弗逊,卷八,第221页。
1702099020
1702099021 [471]杰弗逊,卷四,第494页。
1702099022
1702099023 [472]杰弗逊,卷四,第428页。
1702099024
1702099025 [473]杰弗逊,卷五,第95页。
1702099026
1702099027 [474]杰弗逊,卷四,第501页;卷五,第51页;阿罗伍德,第129—131页;杰弗逊(2),第49—52页。
1702099028
1702099029 [475]见邓。
1702099030
1702099031 [476]邓,第306页。
1702099032
1702099033 [477]胡,第200页。
1702099034
1702099035 [478]许,第30—31页。
1702099036
1702099037 [479]孙逸仙,卷一,《民权主义》,第10页;(2),第169页;(3),第232—234页。《三民主义》的译本根据的就是这三本书,我没有依从任何单独的译本。很多(已出版的)孙氏著作的译本是不太令人满意的,并且有时还有误解。原因之一是,大部分材料当初都是发表的讲演,很难翻译得既合乎原意,又明白易懂。关于孙氏把孔子看作是坚持民主思想的章节,见孙中山,卷二,《民生主义》,第44页;(2),第444页;(3),第476页。孙中山,卷二,《民权初步》,第104页。
1702099038
1702099039 [480]孙逸仙,卷一,《民权主义》,第10—11页;(2),第170页;(3),第236页。
1702099040
1702099041 [481]孙逸仙,卷二,《民族主义》,第52页;(2),第98页;(3),第158—159页。
1702099042
1702099043 [482]孙逸仙,卷二,《民族主义》,第66、70页;(2),第125—126、133—134页;(3),第186、194—195页。
1702099044
1702099045 [483]莱茵伯格,第193页。
1702099046
1702099047 [484]孙逸仙,卷二,《民生主义》,第15—16页;(2),第390—391页;(3),第429—430页。
1702099048
1702099049 [485]孙逸仙,卷二,《民生主义》,第16页;(2),第391—392页;(3),第430页。
1702099050
1702099051 [486]霍尔库姆(2),第435页。
1702099052
1702099053 [487]孙逸仙,卷二,《民权初步》,第99—112页。
1702099054
1702099055 [488]孙逸仙,卷二,《民权初步》,第106—107页。
1702099056
1702099057 [489]孙逸仙,卷一,《民权主义》,第100—112页;(2),第340—360页;(3),第383—400页。
[ 上一页 ]  [ :1.7020990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