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4419
【记】 这章常被后人引为孔子负有某种神秘使命或具有某种神秘“圣性”,自有上天保护,因此不怕。其实这不过一句普通壮胆的话罢了。何必如此刻板解说,把孔子神化?由某种责任感而生的历史使命感,从而相信有某种客观法则规律在,即此种“壮胆的话”的由来,用以自勉自励,即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气概也。
1702104420
1702104421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 也。”
1702104422
1702104423
【译】 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有什么隐瞒吗?我没有什么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情不对你们公开的。这就是孔某的为人。”
1702104424
1702104425
【注】 《朱注》: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吕氏曰:……常以示人,而人自不察。
1702104426
1702104427
【记】 已无法明白讲这句话的具体背景了。总之,孔子表明作为老师,自己的言行、思想都可以公开,自己的知识、学问、道德、文章,都可以向学生传授,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可能,在当时作老师似乎总有某种神方秘诀,使人好奇,于是孔门学生有这类问题,仍然可见古代巫师传统。即使今日,不也常见学生们向老师求“秘方”、“秘诀”的吗?
1702104428
1702104429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702104430
1702104431
【译】 孔子在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献,行为,忠实,信任。
1702104432
1702104433
【注】 《集释》《论语集注考证》:文行忠信,此夫子教人先后浅深之序也。文者,诗书六艺之文,所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盖先教以知之也。知而后能行,知之固将以行之也,故进之于行。既知之又能行之矣,然存心之未实,则知或务于夸博,而行或出于矫伪,故又进之以忠信。忠发于心而信周于外,程子谓发己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天下固有存心忠实,而于事物未能尽循而无违者,故又以信终之。至于信,则事事皆得其实而用无不当矣。此夫子教人先后浅深之序,有此四节也。
1702104434
1702104435
【记】 “德行”实应已包括“忠”、“信”在内,为什么又分开讲?古今诸儒解之者多,皆未免牵强。陈天祥《四书辨疑》以为“弟子不善记也”,“传写有差”。上引注以为学次第解之,由外及内,由认知至情志,颇费心而贴切。
1702104436
1702104437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1702104438
1702104439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702104440
1702104441
【译】 孔子说:“圣人,我是看不到的了;只要见到君子,就可以了。”
1702104442
1702104443
孔子说:“好人,我是看不到的了;只要见到能坚持的人就可以了。把无当有,以空虚作实在,以贫困充豪华,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1702104444
1702104445
【注】 《朱注》:圣人,神明不测之号。君子,才德出众之名。……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德之门。
1702104446
1702104447
【记】 注疏家多把它作个人操守看,如结合“善人为邦百年”章看,似对执政者而言。执政者如果以无为有,以虚充实,虽贫困仍奢华,当然是坚持不下去的。其实《论语》所言,许多是对执政者提出的要求,后儒多把它们解释为对每个人的道德和修养解,于是难为也矣。亦有以语气不接,疑此章有错简者。
1702104448
1702104449
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1702104450
1702104451
【译】 孔子钓鱼,但不用绳网捕鱼。孔子射鸟,但不射栖宿巢中的鸟。
1702104452
1702104453
【注】 王引之《经义述闻》:纲乃网之误,谓不用网罟也。
1702104454
1702104455
【记】 旧注常以此来讲“取物以节”,不妄杀滥捕,乃理性经验,但这里着重的更是仁爱情感。
1702104456
1702104457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702104458
1702104459
【译】 孔子说:“有那种无知而凭空造作的人,我没有这个。多听,选择其中好的而遵行;多看而记住,这就是知的次序、过程。”
1702104460
1702104461
【注】 《集释》《皇疏》:不知而作,谓妄作穿凿为异端也。时盖多有为此者。
1702104462
1702104463
【记】 “知之次也”有别的译法,如“这是次一级的知”(钱译),“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杨译),不从。此章似可与“述而不作”等章同读,均表孔子重往昔经验,反凭空造作;重学习实践,反空谈玄理。
1702104464
1702104465
7.29 互乡 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1702104466
1702104467
【译】 互乡的人很难打交道,孔子却接见了那地方的某少年。学生们很疑惑。孔子说:“应该容许进步,而不赞成退步。何必那么过分?人家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要求进步,应该容许现在的干净,这并不是保护他的过去。”
1702104468
[
上一页 ]
[ :1.7021044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