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4576e+09
1702104576
1702104577 【译】  曾子病重,把学生们叫来,说:“摆正我的脚,摆正我的手。《诗经》说:‘战战兢兢,好像面临无底的深渊,好像行走在薄冰之上。’从今而后,我知道可以不必如此了,学生们啊。”
1702104578
1702104579 【注】  《康注》:《论语》即辑自曾门,而曾子之学专主守约。观其临没郑重言君子之道,而乃仅在颜色容貌辞气之粗;乃启手足之时,亦不过战兢于守身免毁之戒。所辑曾子之言凡十八章,皆约身笃谨之言,与戴记曾子十篇相符合。宋叶水心以曾子未尝闻孔子之大道,殆非过也。……曾门弟子之宗旨学识狭隘如彼,而乃操采择辑纂之权,……其必谬陋粗略,不得其精尽,而遗其千万,不待言矣!但颜子、子贡、子木、子张、子思辑之,吾知其博大精深,必不止是也。又,假仲弓、子游、子夏辑之,吾知其微言大义之亦不止此也。……《论语》只为曾门后学辑纂,但传守约之绪言,少掩圣仁之大道,而孔教未宏矣。故夫《论语》之学实曾学也,不足以尽孔子之学也。
1702104580
1702104581 【记】  “战战兢兢”今日仍是口语,不必译,译了反失风味。“启”,开也,以意忖之,可能是叫学生们拿开从而摆正他的手脚。旧译多作“看我的脚,看我的手”,虽强为之说,实不知所云。文天祥“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由责任感(义)而天地感(仁),战战兢兢,谨守无失,义也;吾知免夫,终于解脱,仁也。义尽而后仁至也。比曾子又更光大。
1702104582
1702104583 康有为的议论,前言已谈过,此处不重复。总之,颜、曾等人所传确在孔学的宗教性道德,宋明理学光大发扬之,形成孔孟程朱陆王之“道统”。今日现代新儒学以之为中国文化之“精髓”、“命脉”,过矣。
1702104584
1702104585 8.4 曾子 有疾,孟敬之 问之。曾子 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1702104586
1702104587 【译】  曾子病重,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说道:“鸟死时,叫声悲哀;人死时,说话善良。君子所珍贵的礼仪有三项:注重容貌,这样就避免了粗暴和懈怠;端正自己态度,这样就近乎信实可靠;注意谈吐,这样就避免了粗野和过失。至于那些祭祀细节,自有专人负责。”
1702104588
1702104589 【注】  《集释》邢昺《论语注疏》:人之相接,先见容貌,次观颜色,次交言语,故三者相次而言也。《礼记·冠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表记》云: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1702104590
1702104591 《杨注》:“笾豆之事”系代表礼仪中一切具体细节。
1702104592
1702104593 【记】  “道”在这里即礼制,《何晏集解》:“郑曰,此道,谓礼也。”这都是对执政者讲的。
1702104594
1702104595 8.5 曾子 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702104596
1702104597 【译】  曾子说:“有能力向没有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向知识不多的人请教;有像没有一样,充实像空虚一样;被侵犯了,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1702104598
1702104599 【注】  《正义》:友谓颜渊。
1702104600
1702104601 【记】  这有些近乎道家了,但仍不同。注家都说是指颜回。也难怪《庄子》屡屡称引颜回。
1702104602
1702104603 8.6 曾子 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702104604
1702104605 【译】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国君委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交付与他,面临重大危难的时节,也休想改变他。这是君子的为人吗?当然是君子的为人。”
1702104606
1702104607 【注】  《康注》:昔尝编论语孔门诸子学案,曾子之言皆守身谨约之说,惟此章最有力,真孔子之学也。
1702104608
1702104609 《集释》《集解》孔曰:六尺之孤,幼少之君。
1702104610
1702104611 【记】  宗教性私德实现在社会政治上。私德之所以范导公德也。
1702104612
1702104613 8.7 曾子 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702104614
1702104615 【译】  曾子说:“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弘大而刚毅,因为责任重大,路途遥远。将仁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责任重大吗?到死才能终止,这不是路途遥远吗?”
1702104616
1702104617 【注】  《朱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程子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
1702104618
1702104619 【记】  这几章连续记曾参。曾子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突出是宗教性道德。似乎刻板、迟钝和笨拙;孔子也说“参也鲁”。但同时也有如此感人的充满情感的不朽语言,这正是宗教性特征。宗教性的学派一方面强调严格要求、恪守小节,同时也要求在从小节做起的各种礼仪制度中,树立起刚强不屈的伟大人格。这伟大人格的建树以及各种道德行为的可能,并不是凭一时的勇敢、情绪、意气,而是从小处做起的长期锤炼的成果。 中国所谓“慷慨从仁易,从容就义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它不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一时的豪情侠气,而是“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那种死囚三年终不为屈的“视死如归”。这才是曾参讲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讲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讲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韧性精神,这种人格精神具有宗教性质和宗教情感,值得提倡和发扬。连上述指斥曾子的康有为也赞叹“真孔子之学也”。
1702104620
1702104621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702104622
1702104623 【译】  孔子说:“诗篇使人启发,礼制使人成立,音乐使人完成。”
1702104624
1702104625 【注】  《集释》《论语集注述要》:兴之为义,因感发力之大,沁人于不自知,奋起于不自已之谓,是惟诗歌为最宜。《集解》包曰:礼者,所以立身也。乐所以成性。
[ 上一页 ]  [ :1.7021045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