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5319
巨雷大风,一定变色(而起,坐)。
1702105320
1702105321
【注】 《朱注》:(盛馔)敬主人之礼,非以其馔也。迅,疾也;烈,猛也。必变者,所以敬天之怒。此一节,记孔子容貌之变。
1702105322
1702105323
【记】 都是“礼”。其中,“有盛馔,必变色而作”,很有意思。今天恐怕仍有遗迹。这也很自然:为表示谢意、礼貌而“变色”也。
1702105324
1702105325
10.15 升车,必正立,执绥。
1702105326
1702105327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1702105328
1702105329
【译】 上车:一定端正站好,拉着扶手。
1702105330
1702105331
在车中:不回头内看,不大声讲话,不随意指点。
1702105332
1702105333
【注】 《康注》:古车无坐,故若此。
1702105334
1702105335
【记】 似为安全也,亦礼制欤?!当时乘车乃重要事项,故须严肃对待。本篇意义在于说明孔子日常生活中严格遵行一整套礼制,本身具有宗教性道德的教育意义,表现了对生活、人生的严肃、认真及“敬畏”特征。
1702105336
1702105337
10.16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 共之,三嗅而作。
1702105338
1702105339
【译】 鸟惊飞盘旋一阵后停落下来。[孔子(?)]说:“这山坡上的野鸡真得其时啊,真得其时啊?!”子路去捉它,它多次惊顾,又飞走了。
1702105340
1702105341
1702105342
【注】 《正义》王引之《经传释词》:“色斯,犹色然,惊飞貌。”《尔雅》:“拱,执也。”《尔雅》:“兽曰釁,人曰挢,鱼曰须,鸟曰 。”并动走之名。
1702105343
1702105344
1702105345
《正义》:“ 字从目从犬,《说文训》,‘犬视’亦惊顾之意,其字与‘臭’相似,故相伪曰‘臭’,唐石经‘臭’字左旁加口作‘嗅’,则后人所改,《五经文字》此字尚作‘臭’也。”刘氏逢禄《述何篇》:“孟子曰可以任则任,可以处则处,可以速则速,圣之时者也。《乡党篇》孔子言行皆准乎礼,而归之时中,礼以时为大也。”
1702105346
1702105347
【记】 这章素来难解或无解,杨注曾说:“这段文章很费解,自古以来就没有满意解释,很多人疑它有脱误。”这里勉强译出。但山雉的惊飞,孔子的感叹,仍是一幅上好图画。无解也许就是可供玩味捉摸的解?
1702105348
1702105349
1702105350
1702105351
1702105353
论语今读(最新增订版+《论语》索引) 先进第十一
1702105354
1702105355
共二十五章
1702105356
1702105357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702105358
1702105359
【译】 孔子说:“先实行礼乐制度的,是居于城外的殷民族。后来采用礼乐制度的,是今日住在城中的君子们。如果要实施,那我追随前者。”
1702105360
1702105361
【注】 《朱注》:野人,谓郊外之民。君子,谓古士大夫也。
1702105362
1702105363
【记】 这章义难明,有多种解说。一种说法是:讲的是“野人”“制礼作乐”,虽“粗俗”,但在先。“君子”虽典雅,但在后。孔子崇古,当然从“先进”。春秋有国(城市)野(乡下)之分,非姬周贵族包括殷遗民居市外,即“野人”也。孔子一贯“从周”,盛赞周礼,为何此章说要从野人之先进呢?不得解,也许今日之君子所行礼乐已经变质?也许,结合现代情况,应将各不同文化渊源、传统暂且撇开,求一“合理的(reasonable)”共同公约作为社会政治体制、道德,先进者野人,必其最低公约数所在也。此解当然不合经典“原意”,然而今日似颇重要。也有释“先进后进”为“先后学生”而可与下章(11.2章)相联结,“如用之”即如推荐的话,则孔子推荐子路等老学生,此说似更平实好懂。
1702105364
1702105365
11.2 子曰:“从我于陈 、蔡 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 ,仲弓 。言语:宰我 ,子贡 。政事:冉有 ,季路 。文学:子游 ,子夏 。”
1702105366
1702105367
【译】 孔子说:“跟随我在陈、蔡两地的学生,现在都不在这里了。德行好的: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会办外交的:宰我、子贡;能办政务的:冉有、子路;熟悉礼仪文献的:子游、子夏。”
1702105368
[
上一页 ]
[ :1.7021053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