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5569
11.23 季子然 问:“仲由 、冉求 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 与求 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 与求 也,可谓具臣矣。”
1702105570
1702105571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1702105572
1702105573
【译】 季子然问:“子路、冉有可以说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问别的,原来是问子路、冉有。所谓‘大臣’,是以道义事奉国君,如果行不通,就辞职不干。如今子路和冉有,只可以说具备做臣子的条件了。”
1702105574
1702105575
“那么是顺从的人吗?”孔子说:“如果要杀父杀君,那也是不会顺从的。”
1702105576
1702105577
【注】 《正义》刘敞《春秋意林》:具臣者,其位下,其责薄;小从,可也,大从,罪也。大臣者,其任重,其责厚;小从,罪也;大从,恶也。
1702105578
1702105579
【记】 孔子答话大概具体有所指,今日难考。“不可则止”,“止,谓去位不值也”(《论语正义》)。“具臣”是具备臣子的条件、德行,其中之一是忠心服从国君,所以才有后一问。
1702105580
1702105581
11.24 子路 使子羔 为费 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1702105582
1702105583
子路 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1702105584
1702105585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1702105586
1702105587
【译】 子路要子羔做费地方的官长。孔子说:“害了人家孩子。”
1702105588
1702105589
子路说:“有老百姓,有土地庄稼,何必一定读书,才算学问?”
1702105590
1702105591
孔子说:“所以我讨厌狡辩的人。”
1702105592
1702105593
【注】 《朱注》:治民事神,固学者事,然必学之已成,然后可仕以行其学。……子路之言……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故夫子不斥其非,而特恶其佞也。
1702105594
1702105595
【记】 因为孔子一贯重视实践,强调力行,书本知识次要。子路用这话塞孔子的口,以子之矛,刺子之盾。孔子似乎没话可说,只好如此回答,神态如见。是以未从朱注。
1702105596
1702105597
“民”与“人”究竟有区别否?有何区别?至今仍不甚清楚。赵纪彬《论语新解》视为阶级差别,安乐哲(Roger Ames)认为乃复单之异。后说近是,“民”乃包括多数,“人”常用于个体;故前者似为多数民众,后者常说君子修养,亦由此而误生赵说。
1702105598
1702105599
11.25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侍坐。
1702105600
1702105601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702105602
1702105603
子路 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702105604
1702105605
夫子哂之。
1702105606
1702105607
“求 !尔何如?”
1702105608
1702105609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702105610
1702105611
“赤 !尔何如?”
1702105612
1702105613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702105614
1702105615
“点 !尔何如?”
1702105616
1702105617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1702105618
[
上一页 ]
[ :1.7021055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