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6102e+09
1702106102
1702106103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02106104
1702106105 【译】  孔子说:“如果有圣王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使人都有仁心。”
1702106106
1702106107 【注】  《朱注》:王者,谓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为一世。
1702106108
1702106109 【记】  仁是“仁心”还是“仁政”?似应为前者。但均不可能一蹴即就。特别是使人均有仁心,端赖教育,虽“圣王”,也至少需要三十年。
1702106110
1702106111 13.13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702106112
1702106113 【译】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己,搞政治有什么困难?如果不能够端正自己,又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
1702106114
1702106115 【注】  《正义》:政者,正也。言为政当先正其身也。
1702106116
1702106117 【记】  还是那个伦理政治。如此多次地反复申说,正是助成后代道德主义的重要张本。程颐劝宋哲宗莫折柳枝“以伤天意”,刘宗周以“陛下心安则天下安矣”答明思宗如何退贼救国,均为千古笑谈,未始不来自此也。大皇帝根本不是小氏族首领了,伦理与政治早已分途,“己身正”如何会使天下人“正”呢?“孔孟之道”当时就行不通,更何况后世?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但前人很少从历史社会背景指明这一点。当然,这又并不是说执政者“己身正”不重要。有“治法”也仍需有“治人”。何况乎尚有个体对宗教性私德的追求。
1702106118
1702106119 13.14 冉子 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1702106120
1702106121 【译】  冉有从朝廷回来,孔子说:“为什么这么晚?”回答说:“有政务。”孔子说:“那不过是事务罢了。如有重大政务,虽然与我无关,我也会知道和干预的。”
1702106122
1702106123 【注】  《朱注》:礼,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
1702106124
1702106125 【记】  这里是将事务性工作与真正的政治性工作区分开来?!当时大概具体有所指,不可知矣。
1702106126
1702106127 13.15 定公 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1702106128
1702106129 孔子 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1702106130
1702106131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1702106132
1702106133 孔子 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702106134
1702106135 【译】  定公问:“一句话便可以振兴国家,有这样的事吗?”
1702106136
1702106137 孔子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去期待语言呀。人们说:‘做国君艰难,做臣下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国君的艰难,不几乎这一句话就可以振兴国家吗?”
1702106138
1702106139 “一句话可以丧失国家,有吗?”
1702106140
1702106141 孔子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去期待语言呀。人们说:‘我做国君并不快乐,只是没人敢违抗我讲话罢了。’如果讲得好,没人敢违抗,那不很好吗?如果讲得不好,也没人敢违抗,那不就是一句话便可以丧失国家吗?”
1702106142
1702106143 【注】  《朱注》:几,期也。范氏曰:言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君日骄而臣日谄,未有不丧邦者也。谢氏曰:……惟其言而莫予违,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邦未必遽兴丧也,而兴丧之源分于此。
1702106144
1702106145 【记】  专制政治一人作主,万众齐喑,真是皇帝的金口玉牙,没人违抗。于是一言“丧邦”者,大有人在。“一句顶一万句”,便害死许多人也。定公原想走捷径,希望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孔子却说,要知道做君王做臣下都不容易,这回答也只是一句话,很巧妙。一言丧邦的回答,亦然,比朱注强多矣。
1702106146
1702106147 13.16 叶公 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1702106148
1702106149 【译】  叶公问如何办政治?孔子说:“近处的人民多欢乐,远处的人民来依归。”
1702106150
1702106151 【注】  《康注》:《墨子·耕柱篇》引作“远者近之,旧者新之”,当是齐论原本。盖民患于隔远而不通,则疾苦不知,情形不悉,如血气滞塞则为疾。故不善为政者,堂上远于万里;善为政者,万里缩若咫尺。若今之铁路、电线、汽船,缩地如掌,呼吸可通,交通进益,所谓远者近之也。器莫若旧,政莫若新。盖旧则塞滞,新则疏通;旧则腐坏,新则鲜明;旧则颓败,新则整饬;旧则散漫,新则团结;旧则窳落,新则发扬;旧则形式徒存,人心不乐,新则精神振作,人情共趋。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故去病全在去旧更新。
[ 上一页 ]  [ :1.7021061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