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6369e+09
1702106369 14.9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1702106370
1702106371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
1702106372
1702106373 问管仲 。曰:“人也。夺伯氏骈邑 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702106374
1702106375 【译】  有人问子产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施恩惠的人。”
1702106376
1702106377 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
1702106378
1702106379 问管仲,孔子说:“是个人物!他剥夺了伯氏三百户的土地。伯氏吃粗粮,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怨恨的话。”
1702106380
1702106381 【注】  《康注》:孔子极重事功,累称管仲,极词赞叹。……宋儒不知,而轻鄙功利,致人才恭尔,中国不振。
1702106382
1702106383 【记】  “他呀,他呀”,不足道也。今日犹有此口头语。“没齿无怨言”,大概是即使处理如此严厉,但因为公正,所以没话可说。世传诸葛亮秉公办事,也有此效。这就是所谓法家精神。因此可见,儒学从一开始,就可以容纳法家。 (管仲、诸葛亮也一向被视作法家。)孔子多次称道管仲,正是后世政治上儒法互用、阳儒阴法的张本。可见,儒法从一开端便有联结,如同儒道一样,都可以在孔子及《论语》中找到其后“儒法互用”、“儒道互补”的线索。
1702106384
1702106385 14.10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702106386
1702106387 【译】  孔子说:“贫穷而无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傲,较易。”
1702106388
1702106389 【注】  《朱注》: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
1702106390
1702106391 【记】  今日各种“暴发户”宜三诵之,因为也并不太容易做到。富者骄横使贫者更怨,于是乎斗争哲学起。
1702106392
1702106393 14.11 子曰:“孟公绰 为赵魏 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 大夫。”
1702106394
1702106395 【译】  孔子说:“孟公绰做大国的首长,绰有裕余;却当不了小国的管家。”
1702106396
1702106397 【注】  《朱注》:老,家臣之长。大家势重而无诸侯之事,家老望尊而无官守之责。……大夫,任国政者。滕、薛国小政烦,大夫位高责重,然则公绰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
1702106398
1702106399 【记】  人才之特殊也。能做大官(赵、魏,大国也)也未必能办具体事,何况大官还有各种各样,有的是以他的“道德”高、资历深,专门用作摆设,什么实际事不干,也干不了。孟公绰可能就属于这类。
1702106400
1702106401 14.12 子路 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 之知,公绰 之不欲,卞庄子 之勇,冉求 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702106402
1702106403 【译】  子路问什么才是完全的人?孔子说:“聪明有如臧武仲,欲望少如孟公绰,勇敢如卞庄子,才艺如冉有。再以礼乐文采表现出来,也就可以是完全的人了。”又说:“今天完全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看到利益能考虑合理与否,遇到危险肯付出生命,长久处于贫困却并不忘记人生的承诺,也就可以是完全的人了。”
1702106404
1702106405 【注】  《集注》:成人,犹言全。……言兼此四子之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材全德备。
1702106406
1702106407 【记】  高标准是“文质彬彬”,进退有据;不得已而求其次,也必须正直(“见利思义”)、勇敢(“见危授命”)和诚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虽也很不容易,但还是切实可行,能够做到的。
1702106408
1702106409 有注疏认为后面一段(“又说”)是子路的话,即子路关于“完全的人”的标准,也说得通,并符合子路一贯的言行、个性。
1702106410
1702106411 14.13 子问公叔文子 于公明贾 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1702106412
1702106413 公明贾 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1702106414
1702106415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1702106416
1702106417 【译】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是真的吗?他老先生不讲话,不笑,不索取吗?”
1702106418
[ 上一页 ]  [ :1.7021063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