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7336e+09
1702107336
1702107337 子游 对曰:“昔者偃 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702107338
1702107339 子曰:“二三子!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702107340
1702107341 【译】  孔子去到武城,听到一片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1702107342
1702107343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礼乐就容易听从指挥。”
1702107344
1702107345 孔子说:“同学们,子游的话对呀。我刚才所讲不过是和他开玩笑罢了。”
1702107346
1702107347 【注】  《康注》:孔子礼乐并制,而归本于乐。盖人道以为主,无论如何立法,皆归于使人乐而已。故小康之制尚礼,大同之世尚乐,令普天下人人皆教和无怨,合爱尚同,百物皆化,礼运以为大道之行也。子游尝闻大同,其治武城先以为治。
1702107348
1702107349 【记】  其实孔子并非开玩笑,割鸡本不必牛刀,小官又何须大做。但孔子又不好认真如此说,当时神态似可见。“道”此处译为“礼乐”,也可以译为“教化”、“道德”等等。
1702107350
1702107351 17.5 公山弗扰 以费 畔,召,子欲往。
1702107352
1702107353 子路 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 之之也?”
1702107354
1702107355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 乎?”
1702107356
1702107357 【译】  公山弗扰盘踞费城造反,要孔子去,孔子打算去。
1702107358
1702107359 子路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公山那里?”
1702107360
1702107361 孔子说:“之所以叫我去,难道我会白去吗?如果有人用我,我不就将在东方复兴周王朝吗?”
1702107362
1702107363 【注】  《朱注》:为东周,言兴周道于东方。……程子曰: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
1702107364
1702107365 【记】  本章及17.7章又一次展开“经”(原则性)与“权”(灵活性)的矛盾。孔子教人以“经”,自己却行“权”不已。难怪子路不高兴。到底如何掌握“经”与“权”,大有文章。结合上下几章,孔子讲去的理由是(一)可以入淤泥而不染,不怕脏乱;(二)一生不能白过,总希望找机会干大事。这几章描述具体,相当真实,足见孔子亦常人:说了真话,经不住问,只好说开玩笑。想做官干事,经不住问,只好勉强说些道理。
1702107366
1702107367 17.6 子张 问仁于孔子 。孔子 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1702107368
1702107369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02107370
1702107371 【译】  子张问孔子如何是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德行,就可以说是仁了。”
1702107372
1702107373 “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恩惠。恭敬就不会侮辱人,宽厚就得到大家的拥护,信实就会得到人们信任,勤敏就会使工作有效果,有恩惠就能够指挥动人们。”
1702107374
1702107375 【注】  《朱注》:行是五者,则心存而理得矣。
1702107376
1702107377 【记】  或曰,“此章书法与前后文不类,夫子答语一似答问政,与平时答问仁亦不类”(《集释》引《论语述要》),疑有错简。我认为,从《论语》全书看,子张是最热衷于政治的门徒之一,于是孔子答复他以“仁”的外王方面,与回答颜回、曾参者颇不相同,因材施教也。又:《论语》全书各章之真伪、先后等等,历来大有争论,本读一概未录。而朱注则硬把“外王”移成“内圣”,是之谓理学。
1702107378
1702107379 17.7 佛肸 召,子欲往。
1702107380
1702107381 子路曰:“昔者由 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 以中牟 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1702107382
1702107383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1702107384
1702107385 【译】  佛肸叫孔子去,孔子打算去。
[ 上一页 ]  [ :1.7021073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