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35e+09
1702133500
1702133501 2·5
1702133502
1702133503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702133504
1702133505 【注释】
1702133506
1702133507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1702133508
1702133509 (2)无违:不要违背。
1702133510
1702133511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1702133512
1702133513 (4)御:驾驭马车。
1702133514
1702133515 (5)孟孙:指孟懿子。
1702133516
1702133517 【译文】
1702133518
1702133519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702133520
1702133521 【评析】
1702133522
1702133523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1702133524
1702133525 【原文】
1702133526
1702133527 2·6
1702133528
1702133529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1702133530
1702133531 【注释】
1702133532
1702133533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1702133534
1702133535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1702133536
1702133537 【译文】
1702133538
1702133539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1702133540
1702133541 【评析】
1702133542
1702133543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1702133544
1702133545 【原文】
1702133546
1702133547 2·7
1702133548
1702133549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 上一页 ]  [ :1.70213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