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3550
1702133551
【注释】
1702133552
1702133553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1702133554
1702133555
(2)养:音yàng。
1702133556
1702133557
【译文】
1702133558
1702133559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1702133560
1702133561
【评析】
1702133562
1702133563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1702133564
1702133565
【原文】
1702133566
1702133567
2·8
1702133568
1702133569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1702133570
1702133571
【注释】
1702133572
1702133573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1702133574
1702133575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1702133576
1702133577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1702133578
1702133579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1702133580
1702133581
【译文】
1702133582
1702133583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1702133584
1702133585
【评析】
1702133586
1702133587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1702133588
1702133589
【原文】
1702133590
1702133591
2·9
1702133592
1702133593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702133594
1702133595
【注释】
1702133596
1702133597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1702133598
1702133599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
上一页 ]
[ :1.702133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