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4538e+09
1702134538
1702134539 【译文】
1702134540
1702134541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1702134542
1702134543 【评析】
1702134544
1702134545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1702134546
1702134547 【原文】
1702134548
1702134549 4·3
1702134550
1702134551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1702134552
1702134553 【注释】
1702134554
1702134555 (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1702134556
1702134557 (2)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1702134558
1702134559 【译文】
1702134560
1702134561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1702134562
1702134563 【评析】
1702134564
1702134565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1702134566
1702134567 【原文】
1702134568
1702134569 4·4
1702134570
1702134571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702134572
1702134573 【译文】
1702134574
1702134575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702134576
1702134577 【评析】
1702134578
1702134579 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1702134580
1702134581 【原文】
1702134582
1702134583 4·5
1702134584
170213458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702134586
1702134587 【译文】
[ 上一页 ]  [ :1.7021345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