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4798
1702134799
【注释】
1702134800
1702134801
(1)几:音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1702134802
1702134803
(2)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1702134804
1702134805
【译文】
1702134806
1702134807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702134808
1702134809
【评析】
1702134810
1702134811
这一段还是讲关于孝敬父母的问题。事奉父母,这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百依百顺,甚至父母不听劝说时,子女仍要对他们毕恭毕敬,毫无怨言。这就成了封建专制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纲常名教。
1702134812
1702134813
【原文】
1702134814
1702134815
4·19
1702134816
1702134817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1702134818
1702134819
【注释】
1702134820
1702134821
(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1702134822
1702134823
(2)方:一定的地方。
1702134824
1702134825
【译文】
1702134826
1702134827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1702134828
1702134829
【评析】
1702134830
1702134831
“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历代都用这个孝字原则去约束、要求子女为其父母尽孝。这种孝的原则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1702134832
1702134833
【原文】
1702134834
1702134835
4·20
1702134836
1702134837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
1702134838
1702134839
【注释】
1702134840
1702134841
(1)本章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1702134842
1702134843
【译文】
1702134844
1702134845
孔子说;“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702134846
1702134847
【原文】
[
上一页 ]
[ :1.7021347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