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767e+09
1702137670
1702137671 【译文】
1702137672
1702137673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1702137674
1702137675 【评析】
1702137676
1702137677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1702137678
1702137679 【原文】
1702137680
1702137681 9·15
1702137682
1702137683 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1702137684
1702137685 【注释】
1702137686
1702137687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1702137688
1702137689 (2)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1702137690
1702137691 (3)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1702137692
1702137693 【译文】
1702137694
1702137695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1702137696
1702137697 【原文】
1702137698
1702137699 9·16
1702137700
1702137701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1702137702
1702137703 【译文】
1702137704
1702137705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1702137706
1702137707 【评析】
1702137708
1702137709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1702137710
1702137711 【原文】
1702137712
1702137713 9·17
1702137714
170213771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02137716
1702137717 【译文】
1702137718
1702137719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 上一页 ]  [ :1.702137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