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7870
1702137871
(2)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1702137872
1702137873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1702137874
1702137875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臧,善,好。
1702137876
1702137877
【译文】
1702137878
1702137879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1702137880
1702137881
【评析】
1702137882
1702137883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1702137884
1702137885
【原文】
1702137886
1702137887
9·28
1702137888
170213788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702137890
1702137891
【译文】
1702137892
1702137893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702137894
1702137895
【评析】
1702137896
1702137897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702137898
1702137899
【原文】
1702137900
1702137901
9·29
1702137902
1702137903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02137904
1702137905
【译文】
1702137906
1702137907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702137908
1702137909
【评析】
1702137910
1702137911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1702137912
1702137913
【原文】
1702137914
1702137915
9·30
1702137916
1702137917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1702137918
1702137919
【注释】
[
上一页 ]
[ :1.702137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