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922e+09
1702139220
1702139221 子张问崇德(1)辨惑(2)。子曰:“主忠信,徙义(3),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4)”
1702139222
1702139223 【注释】
1702139224
1702139225 (1)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1702139226
1702139227 (2)惑:迷惑,不分是非。
1702139228
1702139229 (3)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扰。
1702139230
1702139231 (4)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此诗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孔子在这里引此句,令人费解。
1702139232
1702139233 【译文】
1702139234
1702139235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1702139236
1702139237 【评析】
1702139238
1702139239 本章里,孔子谈的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1702139240
1702139241 【原文】
1702139242
1702139243 12·11
1702139244
1702139245 齐景公(1)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702139246
1702139247 【注释】
1702139248
1702139249 (1)齐景公:名杵臼,音chǔ jiù,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
1702139250
1702139251 【译文】
1702139252
1702139253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1702139254
1702139255 【评析】
1702139256
1702139257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1702139258
1702139259 【原文】
1702139260
1702139261 12·12
1702139262
1702139263 子曰:“片言(1)可以折狱(2)者,其由也与(3)?”子路无宿诺(4)。
1702139264
1702139265 【注释】
1702139266
1702139267 (1)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辞,即片面之辞,古时也叫“单辞”。
1702139268
1702139269 (2)折狱:狱,案件。即断案。
[ 上一页 ]  [ :1.702139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