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40624
1702140625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1702140626
1702140627
【评析】
1702140628
1702140629
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702140630
1702140631
【原文】
1702140632
1702140633
14·37
1702140634
1702140635
子曰:“贤者辟(1)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2)矣。”
1702140636
1702140637
【注释】
1702140638
1702140639
(1)辟:同“避”,逃避。
1702140640
1702140641
(2)七人: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1702140642
1702140643
【译文】
1702140644
1702140645
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1702140646
1702140647
【评析】
1702140648
1702140649
这一章里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人不能总是处于一帆风顺的环境里,身居逆境,怎样做?这是孔子教授给弟子们的处世之道。
1702140650
1702140651
【原文】
1702140652
1702140653
14·38
1702140654
1702140655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702140656
1702140657
【注释】
1702140658
1702140659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1702140660
1702140661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1702140662
1702140663
【译文】
1702140664
1702140665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1702140666
1702140667
【评析】
1702140668
1702140669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1702140670
1702140671
【原文】
1702140672
1702140673
14·39
[
上一页 ]
[ :1.7021406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