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47590
1702147591
我这几句翻译得不太流畅,可能大家读起来有点儿吃力,这也不全怪我,因为原文是有双关的,很难翻译。
1702147592
1702147593
“贵而无位”,从卦上看,这个上九爻位于全卦的最上边,比下边那五根爻都高,这么看来,它应该比下边那五根爻都牛才对,可偏偏全卦最牛的位子是第五爻。第五爻和第六爻的关系就有点儿像皇帝和太上皇的关系,你说太上皇是皇上他爹,按说是最牛的吧,可偏偏这世上皇上最大。所以,你想想太上皇,就会明白什么叫“贵而无位”了。
1702147594
1702147595
这应该很容易理解吧,名义上尊贵无比,实际上狗屁不是,这样的人不是很多很多嘛。
1702147596
1702147597
再说说“高而无民”,如果从“民”字的源头来看,是指奴隶,到后来这个“民”字就指老百姓了。我说“老百姓”是按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来用的,“百姓”本来是指贵族。
1702147598
1702147599
如果仔细想想,“民”所指的老百姓很可能指的是住在城里的平民,这时候所谓的平民,主要都是低等贵族。这问题就不多讲了,扯起来话就长了。反正,“高而无民”是说上九爻位置最高,但草民百姓都在底下待着,那么高的地方就你孤家寡人一个。
1702147600
1702147601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在《文言》的系统里,把一卦六爻从上到下分成了三个部分,象征着天、地、人,是谓“三才”,九三爻就是“人”的位置。对上九爻来说,九三爻在很靠下的地方呢,这就意味着“贤人在下位”,既然贤人在比自己低那么多的地方窝着,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可不就是“无辅”(没人辅佐)嘛。
1702147602
1702147603
——这种解释也只是一家之言,信不信由你,反正我觉得比较牵强。就拿“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来说吧,如果贤人在上位呢,那不成了有人要夺权了吗,不是更糟!
1702147604
1702147605
1702147606
1702147607
1702147609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虽然名言辈出,但请不要曲解
1702147610
1702147611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1702147612
1702147613
什么叫唐僧?《文言》就是最早的唐僧,前边刚把乾卦从第一爻“潜龙勿用”到第六爻“亢龙有悔”仔仔细细阐释了一遍,大力发掘爻辞当中的隐蔽意义,本以为再说个“用九”就结束了,可谁想到,《文言》突然甩下“用九”,却把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再到“用九”重新解释了一遍。这还不算完,《文言》一会儿还会再解释第三遍的。
1702147614
1702147615
这一轮是说:初九爻“潜龙勿用”是指君子处在卑下的位置,九二爻“见龙在田”是指君子稍稍显露了头角,九三爻“终日乾乾”是指君子做事勤勉,九四爻“或跃在渊”是指君子崭露才能,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指君子在上位治国,上九爻“亢龙有悔”是指君子位置高到极点而出现灾难,最上边的“用九”爻是指天下大治。
1702147616
1702147617
这段文字里有个小疑点,就是“‘见龙在田’,时舍也”,这句话里“舍”当什么讲,历代专家有好几种解释,可每种解释都有点儿牵强,我这里暂取一说,看看上下文倒也意思通顺,就这样好了。咱们赶紧进入下面一段,这一段里短短几十个字却出来好几句名言:
1702147618
1702147619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1702147620
1702147621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这是说初九爻的“潜龙勿用”表示的是阳气处于潜伏和藏匿的状态。这句话在字面上很好理解,可你如果较较真,问问到底什么才是所谓“阳气”,这可真难回答了。
1702147622
1702147623
这就好像我们平日里说的“上火”,谁都知道“上火”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上了火该怎么办,可这个“火”到底是什么,这恐怕没多少人能答得出来了。
1702147624
1702147625
什么是“阳气”?如果往玄了说,我们可以拉来太极图和阴阳鱼,还有河图、洛书等,用几万字构造出一个模糊的影像,让你从里边去“悟”;如果说得实在一点儿,“阳气”其实也很简单,春天来了也就是阳气来了,相应地,冬天来了也就是阴气来了,大文豪柳宗元就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看看,即便在古人的眼里,阴阳也未必就是玄而又玄的东西。
1702147626
1702147627
如果这样来看,那么,所谓“阳气潜藏”也就是说地球公转到某个位置了,冬天就要结束了,春天就要来临了——要注意哦,这只是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说的,如果说这话的这位古人生活在赤道附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讲什么阴阳?
1702147628
1702147629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词出现了——文明。
1702147630
1702147631
可能不少人都以为“文明”是个外来语,而且是近代才有的词,没想到吧,两千多年前中文里就有“文明”了。
1702147632
1702147633
但这时候的“文明”还不是civilization的意思。“文”字前边讲过,有“彩色花纹”的意思,而“‘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是承接初九爻的“‘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来说的,阳气本来潜藏着没出来,现在春天来了,是“见龙在田”的时候了,阳气出来了,草也绿了,花也红了,春光明媚,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文明”。
1702147634
1702147635
下一句里出现的词比“文明”还要重要:“‘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是在说九三爻。
1702147636
1702147637
九三爻可不简单,“与时偕行”,这几个字很眼熟是吧?我听过不止一个人说“与时俱进”就是出自这个“与时偕行”——其实不是,这两个词虽然看似非常相似,实际的意思却截然不同。
1702147638
1702147639
“与时偕行”的“时”并不是“时代”的意思,如果说得玄妙一些,它是指“天时”,如果说得朴素一些,它指的就是四季轮回。“时”字在古代常常表示“四时”,也就是“四季”。我们来联系上下文一起看看:前边讲了“阳气潜藏”,紧接着阳气显露,花红草绿,到了“天下文明”的时候,全都是以季节的变化来打比方的,而且,前边也已经讲过古人对乾卦的一种解释,就是把春夏秋冬和仁义礼智什么的都给结合在一起的。
[
上一页 ]
[ :1.702147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