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66545
1702166546
王氏申子曰:三与四皆履虎尾者,三凶而四吉何也?三柔而志刚,勇于行而不知惧;四刚而志柔,谨于行而知所惧也。惧则能防,是以“终吉”,其吉者,上进之志行也。
1702166547
1702166548
沈氏一贯曰:合而言之,则乾为虎,离而言之,唯五为虎,故九四亦有“履虎尾”之象,以九居四,正与六三相反,故其志行。
1702166549
1702166550
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1702166551
1702166552
【本义】 伤于所恃。
1702166553
1702166554
【程传】 戒“夬履”者,以其正当尊位也,居至尊之位,据能专之势而自任刚决,不复畏惧,虽使得正亦危道也。
1702166555
1702166556
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1702166557
1702166558
【本义】 若得元吉,则大有福庆也。
1702166559
1702166560
【程传】 上,履之终也。人之所履善而吉,至其终周旋无亏,乃大有福庆之人也,人之行贵乎有终。
1702166561
1702166562
【集说】 林氏希元曰:在上,履之终也,言于履之终而得元吉,则大有福庆也:在上,是解所以“元吉”,“大有庆”,是正解元吉。
1702166563
1702166564
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1702166565
1702166566
【本义】 “裁成”以制其过,“辅相”以补其不及。
1702166567
1702166568
【程传】 天地交而阴阳和,则万物茂遂,所以泰也。人君当体天地通泰之象,而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生民也;“裁成”,谓体天地交奉之道,而裁制成其施为之方也,“辅相天地之宜”,天地通泰,则万物茂遂,人君体之而为法制,使民用天时,因地利,辅助化育之功,成其丰美之利也。如春气发生万物,则为播植之法,秋气成实万物,则为收敛之法,乃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辅助于民也。民之生,必赖君上为之法制,以教率辅翼之,乃得遂其生养,是左右之也。
1702166569
1702166570
【集说】 《朱子语类》云:“裁成”,是截作段子。“辅相”,是佐助它,大地之化,亻龙侗相续下来,圣人便截作段子,如气化一年一周,圣人于它截作春夏秋冬四时。
1702166571
1702166572
蔡氏渊曰:气化流行,亻龙侗相续,圣人则为之裁制,以分春夏秋冬之节,地形广邈,经纬交错,圣人则为之裁制,以分东西南北之限,此“裁成天地之道”也。春生秋杀,此时运之自然,高黍下稻,亦地势之所宜,圣人则辅相之,使当春而耕,当秋而敛,高者种黍,下者种稻,此“辅相天地之宜”也。
1702166573
1702166574
王氏申子曰:天地文而阴阳和,万物遂,所以为泰。人君象之,裁成其道,辅相其宜,此天地之间,所以无一物之不泰也。
1702166575
1702166576
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1702166577
1702166578
【程传】 时将泰,则群贤皆欲上进,三阳之志欲进同也,故取茅茹汇征之象,志在外,上进也。
1702166579
1702166580
【集说】 杨氏万里曰:君子之志,在天下,不在一身,故曰“志在外也”。
1702166581
1702166582
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1702166583
1702166584
【程传】 《象》举包荒一句,而通解四者之义,言如此则能配合中行之德,而其道光明显大也。
1702166585
1702166586
【案】 《传》只举“包荒”,非省文以包下。盖“包荒”是治道之本,然“包荒”而得合乎中道者,以其正大光明,明断无私,是以有“冯河”之决,有“不遐遗”乏照,有“朋亡”之公,以与“包荒”相济,而中道无不合也。
1702166587
1702166588
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1702166589
1702166590
【程传】 “无往不复”,言天地之交际也,阳降于下,必复于上,阴升于上,必复于下,屈伸往来之常理也。因天地交际之道,明《否》、《泰》不常之理,以为戒也。
1702166591
1702166592
【案】 “天地际”,只是言乾坤交接之际也。自卦言之,外卦为阴往,自爻言之,》外卦又为阴来。
1702166593
1702166594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
上一页 ]
[ :1.7021665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