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66595
1702166596
【本义】 阴本居上,在上为“失实”。
1702166597
1702166598
【程传】 “翩翩”,下往之疾,不待富而邻从者,以三阴在上,皆失其实故也,阴本在下之物,今乃居上,是“失实”也。不待告戒而诚意相与者,盖其中心所愿故也,理当然者天也,众所同者时也。
1702166599
1702166600
【集说】 李氏简曰:爻言“不富”,象言“失实”,是皆不以富贵骄人,而有虚中无我之意也。邻,类也。谓五与上也,故四五皆称行愿,在下卦之初,则明以汇交于上,在上卦之初,则明以邻交于下,盖“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1702166601
1702166602
俞氏琰曰:“失实”,与《蒙》六四远实同,皆指阳为实也。阴之从阳,犹贫之依富也,今三阴在外而失所依,故曰“皆失实也”。愿者,“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之时,上下不相疑忌,盖出其本心,故曰“中心愿也”。
1702166603
1702166604
何氏楷曰:“失实”,即不富之谓。不富而其邻从之者,以三爻皆不富而欲资于阳故也,不待期约而相孚,各出于其中心之所愿欲也。
1702166605
1702166606
【案】 王弼以阴居上为“失实”,而传义从之,考《易》中皆以阴阳分虚实,不因乎上下也,故凡阳爻为实为富,阴爻为虚为不富,则“失实”之为解不富,明矣。“失实”,犹言实若虚也,四五皆虚中以下交,其视势位与才德,皆若无有然者,《大学》所谓“无它技”,《孟子》所谓“忘势”是也,李氏、俞氏、何氏之说,盖合经指。
1702166607
1702166608
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1702166609
1702166610
【程传】 所以能获祉福且元吉者,由其以中道合而行其志愿也,有中德,所以能任刚中之贤,所听从者,皆其志愿也,非其所欲,能从之乎!
1702166611
1702166612
【集说】 王氏宗传曰:“中以行愿”,谓以柔中之德,而行此志愿以合乎下,故能受其祉福且元吉也,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如此。
1702166613
1702166614
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1702166615
1702166616
【本义】 命乱故复否,告命所以治之也。
1702166617
1702166618
【程传】 城复于隍矣,虽其命之乱,不可止也。
1702166619
1702166620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1702166621
1702166622
【本义】 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辟小人之难,人不得以禄位荣之。
1702166623
1702166624
【程传】 天地不相交通,故为否。否塞之时,君子道消,当观否塞之象,而以俭损其德,辟免祸难,不可荣居禄位也。否者小人得志之时,君子居显荣之地,祸患必及其身,故宜晦处穷约也。
1702166625
1702166626
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1702166627
1702166628
【本义】 小人而变为君子,则能以爱君为念,而不计其私矣。
1702166629
1702166630
【程传】 爻以六自守于下,明君子处下之道,《象》复推明以象君子之心,君子固守其节以处下者,非乐于不进独善也,以其道方否不可进,故安之耳。心固未尝不在天下也,其志常在得君而进,以康济天下,故曰“志在君也”。
1702166631
1702166632
【集说】 王氏弼曰:志在于君,故不苟进。
1702166633
1702166634
胡氏瑗曰:君子之志未尝不在致君泽民也,虽当此否塞之时,引退守正,不苟务其进,俟时而后动者,亦志在致君泽民而已。
1702166635
1702166636
郭氏雍曰:先人曰:先大夫有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盖《泰》言志在外,《否》言志在君之意也。卦象以内为小人,而爻以初为君子,伊川所谓随时取义,变动无常也。志在君者,君子俭德辟难,岂忘君者哉,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故荷条之徒,圣人无取焉。
1702166637
1702166638
于氏宗传曰:时方否塞,故以汇守正于下,若反否而为泰,则亦如初九之以汇征矣,故初九之《象》曰“志在外”,初六之《象》曰“志在君”,以言行止虽系于时,而君子之志于君,亦无往而不在也。
1702166639
1702166640
【案】 此爻本义主小人说,故欲其以爱君为念,然卦象虽分别大小,而爻辞则皆系以君子之义,朱子尝答陈亮书云,就其不遇,独善其身,以明大义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道义之正而守之,以待上之使令,是亦所以报不报之恩,岂必进为而抚世哉,正此《象传》之意也。
1702166641
1702166642
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1702166643
1702166644
【本义】 言不乱于小人之群。
[
上一页 ]
[ :1.7021665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