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67074
【程传】 阴柔之人,处不中正,而居下之上,复乘二阳,是处不当位也。既能知惧而忧之,则必强勉自改,故其过咎不长也。
1702167075
1702167076
【集说】 李氏简曰:六三不中不正,处不当位,虽甘说此位,亦安足以有临乎?能知而忧之,强勉自改,则过咎不长也。
1702167077
1702167078
【案】 三之爻位不当,而四之爻位当,故其德有善否。然三之所处,位高势盛,不可甘也,而甘之,此其所以为不当也。四之所处,与下相亲,最切至也,而能至焉,此其所以为当也。是为借爻位之当不当,以明所处位之当不当,《易》之例也。
1702167079
1702167080
至临,无咎,位当也。
1702167081
1702167082
【程传】 居近君之位,为得其任,以阴处四,为得其正,与初相应,为下贤,所以“无咎”,盖由位之当也。
1702167083
1702167084
【集说】 郑氏汝谐曰:其位在上下之际,《临》之切至也,凡上之临下,唯患其远而不相通,四既近于下,其所处之位至当,是以“无咎”。
1702167085
1702167086
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1702167087
1702167088
【程传】 君臣道合,盖以气类相求,五有中德,故能倚任刚中之贤,得“大君之宜”,成“知临”之功,盖由行其中德也。人君之于贤才,非道同德合,岂能用也。
1702167089
1702167090
【集说】 沈氏该曰:能以其知行中者也。
1702167091
1702167092
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1702167093
1702167094
【程传】 志在内,应乎初与二也,志顺刚阳而敦笃,其吉可知也。
1702167095
1702167096
【集说】 张氏振渊曰:志在内,即万物一体之意。所以能敦,若将天下国家置在度外,虽有些小德泽,终是浅薄。
1702167097
1702167098
【案】 此志在内,当与《泰》初“志在外”反观,同是天下国家也,自初言之则为外,自上言之则为内。伊尹躬耕,而自任以天下之重,可谓志在外矣。尧舜耄期倦勤,而念不忘民,可谓志在内矣。
1702167099
1702167100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1702167101
1702167102
【本义】 “省方”以“观民”,“设教”以为“观”。
1702167103
1702167104
【程传】 “风行地上”,周及庶物,为游历周览之象。故先王体之,为省方之礼,以观民俗而设政教也,天子巡省四方,观视民俗,设为政教,如奢则约之以俭,俭则示之以礼是也。“省方”,观民也,“设教”,为民观也。
1702167105
1702167106
【集说】 《九家易》曰:“风行地上,草木必偃,故以省察四方,观视民俗,而设其教也。”
1702167107
1702167108
刘氏牧曰:“风行地上”,无所不至,散采万国之声诗,省察其俗,有不同者,教之使同。
1702167109
1702167110
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1702167111
1702167112
【程传】 所观不明如童稚,乃小人之分,故曰“小人道也”。
1702167113
1702167114
【集说】 王氏申子曰:卑下而无远见,在凡民为可恕,在君子为可羞。
1702167115
1702167116
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1702167117
1702167118
【本义】 在丈夫则为丑也。
1702167119
1702167120
【程传】 君子不能观见刚阳中正之大道,而仅窥觇其仿佛,虽能顺从,乃同女子之贞,亦可羞丑也。
1702167121
1702167122
【集说】 郭氏忠孝曰:男女吉凶不同,故《恒》卦曰:“妇人吉,夫子凶。”则知“利女贞”者,固为男之丑也。
1702167123
[
上一页 ]
[ :1.7021670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