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68795
王氏申子曰:“井渫”而不为人所食,纵不自恻,行道之人,亦为之恻然矣。纵不求人之我用,人亦为之求之,以并受其福矣。
1702168796
1702168797
井甃无咎,修井也。
1702168798
1702168799
【程传】 甃者,修治于井也,虽不能大其济物之功,亦能修治不废也,故“无咎”,仅能免咎而已,若在刚阳,自不至如是,如是则可咎矣。
1702168800
1702168801
【集说】 虞氏翻曰:“修”,治也。以瓦甓垒井称“甃”。
1702168802
1702168803
苏氏轼曰:“修”,洁也,阳为动为实,阴为静为虚,泉者所以为井也,动也实也,井者泉之所寄也,静也虚也。初六最下,故曰“泥”。上六最上,坟曰“收”。六四居其间而不失正,故曰“甃’。“甃”之于井,所以御恶而洁井也,井待是而洁,故“无咎”。
1702168804
1702168805
寒泉之食,中正也。
1702168806
1702168807
【程传】 “寒泉”而可食,井道之至善者也,九五中正之德,为至善之义。
1702168808
1702168809
【案】 《诗》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盖不中则源不常裕而不寒也。又云:“冽彼下泉,浸彼苞萧”,盖不正则流不逮下而不食也。
1702168810
1702168811
元吉在上,大成也。
1702168812
1702168813
【程传】 以大善之吉在卦之上,井道之大成也,井以上为成功。
1702168814
1702168815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1702168816
1702168817
【本义】 四时之变,革之大者。
1702168818
1702168819
【程传】 水火相息为革。“革”,变也。君子观变革之象,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夫变易之道,事之至大,理之至明,迹之至著,莫如四时。观四时而顺变革,则“与天地合其序”矣。
1702168820
1702168821
【集说】 虞氏翻曰:历象,谓日月星辰也。“天地革而四时成”,故“君子以治历明时”也。
1702168822
1702168823
《朱子语类》云:“治历明时”,非谓历当改革,盖四时变革中,便有个治历明时的道理。
1702168824
1702168825
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1702168826
1702168827
【程传】 以初九时位才皆不可以有为,故当以中顺自固也。
1702168828
1702168829
【集说】 胡氏瑷曰:凡革之道,必须巳日,然后可以革之也,民固即日而未孚。可遽革之乎,故但可固守中顺,未可大有所为。
1702168830
1702168831
郑氏汝谐曰:居位之下,革之而人未必从,当革之始,遽革而人未必信,固执中顺之道,循理而变通可也,自我有为不可也。于革之初言之,欲其谨于始也。
1702168832
1702168833
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1702168834
1702168835
【程传】 巳日而革之,征则吉而无咎者,行则有嘉庆也,谓可以革天下之弊,新天下之事,处而不行,是无救弊济世之心,失时而有咎也。
1702168836
1702168837
【集说】 俞氏琰曰:未当革而遽往,适以滋弊耳,何嘉之有?必往于巳日当革之时,则其行有嘉美之功。“行”释“征”字,“嘉”释“吉无咎”。
1702168838
1702168839
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1702168840
1702168841
【本义】 言巳审。
1702168842
1702168843
【程传】 稽之众论,至于“三就”:事至当也,又何之矣,乃俗语更何往也!如是而行,乃顺理时行,非己之私意所欲为也,必得其宜矣。
1702168844
[
上一页 ]
[ :1.7021687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