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213762e+09
170221376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用这一方式概括了他那和谐共处的原则在人类事务上的运用。与此相关,孔子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他看来,既然自然界向来以和谐共处而不是相互对抗的原则为基础,那么人类事务也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
1702213763
1702213764 孔子的目光向来专注于生灭流转的此岸世界:他的哲学关注的是现世,而非彼岸。当被问及如何对待死后的灵魂时,他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还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强调说,人必须生活于其中的是当下这个现实的世界,必须交往的是现实的他人。
1702213765
1702213766 不过,孔子也明白宗教仪式对于国家事务的重要性;处理这类事情时,他是一丝不苟的。在他看来,处理好这方面的平衡关系是上层人的标志,正所谓:“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702213767
1702213768 孔子思想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圣人”。圣人代表的是一种伦理上的理想,人应当以之为榜样。孔子认为,要达到圣人的境界,人必须对于万事万物的变迁和秩序都有真切的理解;具体说来,必须对人际关系和自然力量都有正确的把握。在孔子看来,要对于事物有正确的把握,就得纠正原有的歪曲、混淆,尤其要做的是正名,即纠正名分。(比如说,赋予某人某种身份、地位,这么做是否正当,这就是名分的问题。)孔子认为圣人把以上这样的正确理解付诸实践,寻求世间万物的和谐共处,以便让人人各安其位,完成各自的特定使命。
1702213769
1702213770 在孔子看来,圣人的行为之所以高于普通人,是因为他给自己树立的榜样比较高。圣人把古代的伟大人物作为自己的行为楷模。此外,他还不断地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中学习。(孔子说,如果能有数年用来学习世事变迁,他就可以避免过失。)智慧有赖于不断地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圣人就更好地把握了事物的尺度,并遵循这尺度完成自己的使命。
1702213771
1702213772 孔子:生活中的洞见
1702213773
170221377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02213775
170221377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02213777
170221377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02213779
170221378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02213781
170221378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02213783
1702213784 刚毅木讷近仁。
1702213785
1702213786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702213787
1702213788 因此在孔子的哲学中,圣人不光正确地思想,而且正确地生活。毋宁说,在孔子看来,对于圣人来说思想(包括言语)和行动之间并不存在分离、对立。圣人不会想(或说)的是这一套做的却是那一套:他是言行一致的。
1702213789
1702213790 在孔子看来圣人还是利他主义者,他为他人提供公正无私的服务。他友善而仁慈,从不以怨报怨,而是以直报怨。他关注的是改过,而不是复仇。他那有德的行为是习惯成自然,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因此孔子认为,圣人在任何时候都值得信赖。他的公正使得每个人都信服他,包括一国之君。
1702213791
1702213792 然而在孔子那个时代,君主们并不把事务委托给圣人;君主自己当然也够不上圣人的标准。在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军事政权,统治国家的是暴力;国家之间是持续不断的战争,而臣民们则在恐怖的阴影下颠沛流离。孔子认为,这等低劣统治者的卑鄙行径源于四种恶:贪婪、好斗、傲慢和愤恨;这些原因或单独或一道,使得统治者们粉饰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最为可耻的行为寻找理由,以求谅解。孔子还认为,统治者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臣民们的行为榜样,于是恶人统治的社会本身就会成为邪恶的社会(见“孔子论为政”一栏)。
1702213793
1702213794 反之,一个国家如果由圣人来治理,那么它就会和平安宁、繁荣昌盛。圣人以中庸为准则,因此作为统治者,他会公正无私,会公平地分配财产,如此就能促进安宁与和平。臣民们会以圣人的所想所行为楷模,圣人的统治依靠的是德行榜样的力量而非暴力。圣人发自内心地为所有人服务,所以他无所畏惧,也不会哀伤。
1702213795
1702213796 孔子的哲学不仅涉及国家与个人,还涉及家庭。对孔子来说,秩序井然的家庭就是理想国家的缩影——归根结底,它是整个世界的缩影。孔子认为,家庭应当像国家一样,服从家长权威。
1702213797
1702213798 因此,家庭的良好运转有赖于小辈的服从,以及家长(最终是父亲)尽责尽力的管理统治——这一切都得遵循中庸原则;还有赖于子女对父母的孝和兄弟间的互敬互爱——这是德行的基础。孔子认为,以上两种德行能够让五种最根本的人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走上正轨。在这样井然有序的家庭中,因为人际关系明确,生活就是稳固的,它能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把自己的能力发展到极致。
1702213799
1702213800 孔子论为政
1702213801
1702213802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702213803
170221380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702213805
1702213806 先之劳之,无倦。
1702213807
1702213808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02213809
1702213810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1702213811
[ 上一页 ]  [ :1.7022137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