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237315e+09
1702237315 646
1702237316
1702237317 强调继承并不是否定发展,继承的目的正是为了发展。京剧也像其他事物一样,如果不发展、不创新,它的生命力就会逐渐枯萎。随着时代的前进和观众艺术需求的变化,京剧艺术包括它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
1702237318
1702237319 (摘自1990年12月27日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1702237320
1702237321 647
1702237322
1702237323 学习、吸收外来文化必须注意保持特色,无论如何不能因为融入世界而把自己的好东西给弄丢了弄没了,也就是说改革、改进、改善都可以,但是不能改行、变种。但作为中国京剧本质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改丢。
1702237324
1702237325 (摘自2002年3月7日看望政协文艺界委员时的讲话)
1702237326
1702237327 648
1702237328
1702237329 京剧艺术的发展创新,必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必须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与时代、与自己的条件相结合,结合得好,就是发展,就是创新。
1702237330
1702237331 (摘自2005年10月14日在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座谈会暨《京剧大师张君秋》画册首发式上的讲话)
1702237332
1702237333 649
1702237334
1702237335 一些有成就的京剧大师们开始时并不曾想成家立派,而是老老实实地向老师学习,认认真真地继承前人,把名家的专长真正学到手。当自身艺术达到很高造诣,其特色就会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公认。
1702237336
1702237337 (摘自1990年12月27日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1702237338
1702237339 650
1702237340
1702237341 在京剧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大艺术家,像梅、尚、程、荀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当然,发展、创新必须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必须遵循京剧艺术规律,京剧就是京剧,简单地、生拉硬扯地糅进一些与京剧格格不入的东西,不能叫京剧改革,而叫改行;也不是京剧创新,而是糟蹋京剧。
1702237342
1702237343 (摘自2005年10月14日在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座谈会暨《京剧大师张君秋》画册首发式上的讲话)
1702237344
1702237345 651
1702237346
1702237347 有的老艺术家讲,当年轻演得动的时候,常常是朦朦胧胧、不太理解的时候,当年老经验多懂得多的时候,常常是演不动的时候。这次,许多老艺术家把自己一生积累并理解了的东西,由自己来导演,找一个替身表现出来,取得了更加理想的舞台效果,自身精湛的艺术也得到了新的升华。京剧音配像的方法是成功的,应该坚持下去。
1702237348
1702237349 (摘自1995年10月31日在《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首发式上的讲话)
1702237350
1702237351 652
1702237352
1702237353 音配像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第一,可以提供一批声像并茂、品位较高的京剧欣赏剧目,满足广大戏迷的愿望,对京剧艺术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可以抢救不少濒临失传的经典作品,为京剧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学习和继承提供标本和根据。第三,可以再现若干老京剧艺术家特别是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艺术家的成就,使他们获得应有的社会、历史地位,这是对老一辈艺术家最好的纪念。第四,可以使一批参加配像的中青年演员受到一次难得的科班训练和艺术熏陶,对于继承前辈精华、提高艺术修养很有好处。第五,同时也使参加这项工作的老艺术家焕发了艺术青春,取得了新的艺术硕果。
1702237354
1702237355 (摘自1995年10月31日在《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首发式上的讲话)
1702237356
1702237357 653
1702237358
1702237359 京剧音配像的成功实践说明,音配像的方式可以为广大观众提供一批声像并茂的欣赏剧目,再现艺术名家当年的演出风采,抢救并传留一些艺术经典作品,使中青年演员获得珍贵的学习模板和教材。这种方式是音与像美的结合,是适合于其他剧种的。
1702237360
1702237361 (摘自1997年4月9日出席名家音配像选萃座谈会时的谈话)
1702237362
1702237363 654
1702237364
[ 上一页 ]  [ :1.7022373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