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319359
1702319360
单纯地追寻激情还有不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你立刻付诸行动就消失了,相反,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1702319361
1702319362
比如,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业充满了热情,就会产生完美的幻想,诸如“假如我能从事这份工作,整个世界的颜色都更明亮了呢”之类,这会让他对所有相关人和事的要求变得不现实。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工作、完美的老板、完美的客户、完美的办公电脑……而“完美幻想”会导致这些“不完美”被进一步放大,当事人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便陷入了长期不幸福的状态。
1702319363
1702319364
另外,“激情”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首先,它并不清晰,大多数时候,你很难去具体地描述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或想要什么;其次,人是善变的,我可以今天喜欢篮球,明天喜欢足球,这很常见。那么追寻梦想的人就很容易陷入“寻找自己真正热爱(或适合自己)的工作——尝试失败——焦虑——自我怀疑”这样的恶性循环。而且你不觉得这种企图靠不断寻找来获得所谓“满意工作”的赌博态度本质上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吗?
1702319365
1702319366
因此结论是,如果你对一件事有激情,那很好,但它并不是让你进步的驱动力,所以请先把它抛到一旁,暂时搁置也好,当做兴趣也好,都不重要,“正确的工作”才是你需要关注的,因为这条路是清晰的,不会让你陷入难以给出准确答案的泥潭。
1702319367
1702319368
当你开始着力于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才有可能累积到足够的“职场资本”,依靠这些资本,未来你才会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才更有可能找到(或者创造)真正的“令人满意的工作”。
1702319369
1702319370
而为了能够做得更好,我们就得树立“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即书中提出的“工匠思维”。也就是说,你做的事得能为你的同事、你的组织、你的行业甚至整个世界带来价值。当你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自然就能够得到正向反馈,这会让你最终爱上你的工作。
1702319371
1702319372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换工作了。只是说,我们换工作的理由不应该是“我想追寻自己的梦想”或者“这份工作不适合我”,而应该是:
1702319373
1702319374
1.难以培养和训练高价值的能力。比如长期从事重复性的低附加值劳动。
1702319375
1702319376
2.客观分析后,确定工作无法为他人或社会带来价值。比如某些混日子的组织。
1702319377
1702319378
3.非常讨厌现在的同事。
1702319379
1702319380
那么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呢?
1702319381
1702319382
这个道理讲了千万遍了,就是刻意练习。至于怎么练习才能达到优秀,已经有不少理论了,比如1万小时理论、走出舒适区理论等等,咱们这里就不细聊了。
1702319383
1702319384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值得大家参考的方法:
1702319385
1702319386
1.看看市场需求:想跳槽的话,看看目标职位的招聘广告;想升职的话,直接问问自己的上司希望自己做到什么样就可以了。
1702319387
1702319388
2.认识自己:看看自己现下是个什么情况。
1702319389
1702319390
3.选择需要训练的能力
1702319391
1702319392
4.练习再练习:就是“练习——获得反馈——再次练习”的过程,想象一下训练肌肉的感觉。
1702319393
1702319394
5.保持耐性:问问自己愿意为“优秀”奋斗多少年?
1702319395
1702319396
大海航行靠舵手,但人人都想当船长。谁不知道当老大爽呢?但拥有自主力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资本,这个资本需要咱们自己创造价值去交换,所以下回再想为激情冒险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别人是否愿意为你做的事买单?
1702319397
1702319398
在开始做事之前
1702319399
1702319400
说起做工作,我发现许多朋友,特别是工作经验较浅的年轻朋友,常常是一听到命令就立刻投入工作,风风火火效率极高,却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被打回重做,直到筋疲力尽都交不了差,最后老板和自己都心灰意冷,大家草草了事拉倒。
1702319401
1702319402
这些朋友们在做事的时候,你要是问他在做什么,他或许会回答说做个方案。要是再接着问,什么样的方案?他可能会回答,给客户的一个解决方案。你若是继续问,这个方案要解决客户的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他可能就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了。所以很多时候,工作做不好,是因为这些朋友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在“做工作”。
1702319403
1702319404
一般的工作都会有一个衡量标准,如果没想过这些标准,我们就不知道最终要交付的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这种情况下,返工是必然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无意义的工作和无休止的返工,我们就必须想好了再做。
1702319405
1702319406
什么叫“想好了”?简而言之,就是在着手之前,对这个工作的结果有一定的预见性,知道自己要的是个什么东西。比如在跟客户谈判之前,就明确自己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做方案之前,就想象得出方案成形后的大概样子;老板交代了任务,就得知道老板想要实现的目标。想好了这些再下手,才能事半功倍。
1702319407
1702319408
不需要想好了再做的工作也有,不过一般只有三种:一种是机械性劳动,完全不需要动脑子,比如流水线工人,只要会了,以后都不需要再思考,只要动手就行了;还有一种是已经很熟练的工作,我们脑子里往往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完全可以一边做一边想;最后一种是探索性工作,比如科学研究、设计、自己及周围人都完全陌生的领域的工作等等,这些工作要想也无从想起,不如先动手,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
上一页 ]
[ :1.7023193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