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482674e+09
1702482674
1702482675 4.熟悉性
1702482676
1702482677 熟悉性也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以巴黎人对埃菲尔铁塔为例,开始建造时人们非常愤怒,认为它很讨厌,就好像在这美丽的城市栓上一颗大螺丝,破坏了原来的景色。可是今天,它变成了令人喜爱的纪念塔,成为巴黎的象征,是熟悉培养了人们对它的喜欢。
1702482678
1702482679 熟悉性导致喜欢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的曝光效应,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除了Moreland和Zajonc等人的研究,Mita等人(1977)还通过人们对自己脸孔的反应说明了这种现象。我们知道,每个人所看到的自己的脸与他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自己看到的经常是镜中的像,而他人看到的经常是客观的形象。根据曝光效应的假设,外人应该喜欢他们从平常的角度所看到的脸,而自己应该喜欢这张脸的镜中影像。Mita照下一些女学生的照片,然后将它呈现给她们本人及她的朋友看,有些照片是正常照片,有些则洗出它的负相(与镜中看到的相同)。结果本人更喜欢镜中的影像(对本人而言,68%的人喜欢镜中像),其他人更喜欢正常照片(对朋友而言61%的人喜欢正常照片)。之所以如此,因为人们自己经常看到的是镜子中的像,而他人看到的则是正像。当然,曝光效应也有限制:一开始对他人的态度是喜欢或至少是中性时,见得越多才越喜欢。如果一开始就讨厌对方,那么见得越多反而越讨厌。
1702482680
1702482681 熟悉性与喜欢的关系也被用在政治生活中,随着选举制度的民主化,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开始意识到政治广告的有效性问题。所以曝光效应经常被用在政治广告中,许多候选人花大量的钱在广告上宣传自己,但这种出现率的增加能吸引人们为他投票吗?Grush(1978)认为,政治广告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有效:一是参选的人数众多,假如没有广告,选民很难辨别谁是谁;二是所有的候选人都有许多广告,如果你没有的话你便可能落选;三是一个候选人在此之前无名气,所以不会过度曝光。除此之外的其他情况下,得票数将受候选人知名度的影响。
1702482682
1702482683 熟悉性是如何起作用呢?到目前为止确切原因还难以找到。Bornstein(1989)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之,他认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经常以小心的方式去应付不熟悉的物体或情境,而这种针对不熟悉情境的谨慎又加强了我们的生物适应性。通过与这些环境不停地相互作用,给我们带来危险的不熟悉的事物逐渐为我们所适应,也就变得熟悉与安全了。随着戒心的解除和舒适性的上升,人们对该事物的正性情感也必然增加。也有一些人从其他方面解释熟悉性的影响,他们认为重复出现可以增加对某个人的再认,这是开始喜欢的第一步,同时熟悉他人时对其行为的预测变得容易,熟悉性也引发了相似性。
1702482684
1702482685 5.接近性
1702482686
1702482687 与他人住得近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Whyte等(1965)对社区友谊模式的研究发现,人们所结成的友谊模式受到人们之间物理距离的影响,住得越近就越有可能成为朋友。接近性为什么能引起喜欢呢?首先,接近性能增加熟悉性,而越熟悉,喜欢的可能性越大。其次,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为邻居,比如教师愿意与教师住在一个社区里,而高收入阶层的人也选择同样的人为邻居。最后,从社会交换的观点看,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使得你更易获得来自他人的好处,他人可以随时来帮助你,与这样的人交往你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多的好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成为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1702482688
1702482689 专栏7-3
1702482690
1702482691 在生活中寻找接近性的痕迹
1702482692
1702482693 这个练习想以你的实际生活为例,找到朋友与你生活的地方之间的关系,想知道时空接近能否解释谁会成为你的朋友吗?
1702482694
1702482695 首先,选择一个指定的物理空间,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就选择你的寝室楼。粗略地画一个你寝室所在楼面的平面图,包括所有寝室门的位置,楼梯或电梯的位置,公共休息室的位置,起居室的位置,等等。在你的房间位置做一个记号。
1702482696
1702482697 第二,想想你在这层楼面上有哪些亲密的朋友。把他们的房间标记为1。然后,想想哪些是你的朋友,把他们标记为2。最后想想哪些是你的熟人——那些见面问个好或不时谈上几句的人,把他们标记为3。
1702482698
1702482699 现在考察在你地图上所标记的友谊模式。你的朋友是否在物理距离上集中在你的房间周围?标记为1或2的房间是否属于那些在物理距离上距离你最近的房间?他们是否比那些标记为3的房间距离你的房间更近一些?那些没有任何标记的房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是否是距离你的房间最远的那些房间?
1702482700
1702482701 最后,也考察一下你的时空接近效应图上有关功能性距离的问题。你寝室楼的建筑设计是否使得你更有可能和某一些寝室的同伴相遇?比如说公共休息室、厨房、起居室、楼梯或电梯以及信箱的位置,所有这些都可能在时空接近性和友谊建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你在来来回回的过程中,路过某些人的房间却不会经过另一些人的房间,那些在你必经之路上的房间的人是否是你最熟知的人?如果是的话,时空接近性就在决定你将会和哪些人建立友谊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702482702
1702482703
1702482704
1702482705
1702482706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1702479925]
1702482707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二、亲密关系
1702482708
1702482709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在人际吸引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的关系会从一般性的关系发展到亲密关系。这些亲密关系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就分析这些亲密关系。
1702482710
1702482711 (一)亲密关系概述
1702482712
1702482713 1.亲密关系的定义
1702482714
1702482715 Kelly(1983)认为,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也就是说,只有当两个人之间互相影响与依赖的时候,我们才能认定他们之间存在着关系。Levinger和Snoek(1972)在这个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互赖模型(model of interdependence),并用它来说明随着互赖关系的增加,关系变化的特点。他们以两个人之间关系发展阶段为例把人们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一是两个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彼此无任何关系,称为零接触(zero contact);二是知晓(awareness):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的信息,但未发生任何直接接触;三是表面接触(surface contact):两个人开始互动,如借谈话或书信来往;四是共同关系(mutuality):两个人的依赖程度增加。在共同关系中,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close relationship),亲密关系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两人有长时间频繁互动;二是在这种关系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三是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很大。
1702482716
1702482717 2.亲密关系与自我概念
1702482718
1702482719 A.Aron(1986)用自我延伸(self expansion)来解释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他发展了威廉·詹姆斯客体自我的概念,认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
1702482720
1702482721 这种自我延伸有几个方面的证据:一是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actor observer effect),即人们倾向于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内因,而把自己的行为归于外因的现象。Nisbett(1973)在研究亲密关系时发现,当他人是自己的好朋友时,这种差异并不出现。也就是说,人们在推论自己熟知的人的行为时所使用的方式与推论自己时一样。
1702482722
1702482723 第二方面的证据与资源分配有关。与对待一般人的方式相比,人们在分配资源时对自己和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的区分要小得多。用Aron(1991)的话来讲,就是由于人们的自我中包含了后者,因此在分配资源时不分你我。
[ 上一页 ]  [ :1.7024826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