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504976
1702504977
种姓制度具有一种宗教的或精神的方面和一种实践的或社会的方面。对于人们的宗教地位和他们的意识活动,对于他们的婚姻和联盟,以及对于他们在职业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来说,种姓制度都意义重大。然而,在当代印度要照旧维持种姓制度是不可能的,有四个主要的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点。首先,新职业的引入使得根据迦提对人群进行的分类更加复杂。其次,在许多语境下,工薪族都是基于资格(获得身份)而不是种姓被雇用的。第三,印度当局通过在公共部门“预定种姓”和“预定部族”的配额,积极努力地要摆平不同种姓间的差别。第四,都市化使人们见一次面就能对人进行归类变得很困难,并且使许多印度人有可能通过搬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城市而逃离被烙上永久身份的地方。
1702504978
1702504979
在印度教本身内部,也采取了种种根除种姓制度的努力。一个重要的改革主义者运动,雅利安主义(Aryanism),从19世纪以来就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工作,而且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也曾把贱民命名为“哈力甘(Harijans)”,意思是“神的子民”,诸如此类,而试图改变种姓等级制度。今天,达利特组织(否决了他们认为是甘地施舍给他们的名称)对种姓制度的现行废除也产生了影响。
1702504980
1702504981
尽管有这些和其他一些努力废除或至少是减轻种姓制度的影响的尝试,它却仍然非常活跃。例如,在《印度星期天时报》(Sunday Times of India)上的结婚广告就是根据种姓身份而分类的。尽管贾吉摩尼制度在印度的许多地方正在衰弱,种姓制度却仍然在仪式和社会领域中发挥着许多的功能。
1702504982
1702504983
印度之外的种姓
1702504984
1702504985
从1840年到1917年,随着欧洲殖民地的奴隶制的废除,几百万印度人被运送到遥远的殖民地,并在那里永久定居。这次大群迁移的原因是奴隶解放以后的种植园对于新的人力的需要。许多人已经指出,这些印度人,被劳动合同所诱惑,实际上是被诱骗了,他们在种植园侨民区的真实处境很难比原先的奴隶更好。休·廷克(Hugh Tinker 1974)把这种服务契约期间的制度描述为《一种新的奴隶制形式》(也可参见Mintz 1974)。大部分印度人来自比哈尔邦(Bihar)和北方邦(Uttar)——印度的一些最贫穷的地方——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是说德拉威语(Dravidian)的,来自泰米尔纳德(Tamil Nadu)和安德拉邦(Andhra)。这些印度人的后代现在仍然住在以前的种植园侨民区,人口尤为众多的地方包括毛里求斯(构成了全部人口的65%)、圭亚那(55%)、斐济(1987年政变以后占45%)、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40%)以及苏里南(35%)。
1702504986
1702504987
有许多人类学的文献专门研究印度的这种向国外散居,而且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文化延续和变化的问题。例如,关于种姓制度,自从离开印度的那一天开始就有所改变,因为在船上,不可能继续维持那样的饮食限制,而且因为在侨民区的劳动分工,贾吉摩尼制度也被废弃了。在一些社会,尤其是毛里求斯,一些种姓却仍然保持族内通婚,但在其他社会,如特立尼达岛,不同的亚群体出于最实际的目的合并成了一个单一的“印度-特立尼达人”种类。但是,即使在特立尼达,也只有婆罗门才能成为正统的(Sanatanist)牧师。而在毛里求斯,近年来在政治语境下已经出现了一种种姓意识的复活,低级种姓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团体。
1702504988
1702504989
从印度人向国外散居的经验来看,不论是贾吉摩尼制度还是“五人长老会”(种姓委员会)都不能幸存下来,但是种姓的观念却一直存在着,这似乎显示了种姓制度既有灵活性又有适应性,而且,决非必然的一点是——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将会根除它;另一方面,必然的一点是,作为一种等级和分化的标准,种姓具有一种非常不同的意义——包括在印度本地和海外的印度人中间。对某些人来说,种姓的身份可能详细地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对于另一些人而言,种姓可能只在宗教节日和可能的选举活动中是有关系的。
1702504990
1702504991
阶级和阶层
1702504992
1702504993
性别和年龄作为社会分化和人群分类的准则到处发挥功能,同时也以种姓和(或)阶级为基础的系统在这方面更加复杂,并且易于具有一种更加复杂的劳动分工。
1702504994
1702504995
“社会阶级”的术语通常被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严格地说,阶级也同时存在于其他社会。关于社会阶级的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由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建立的。在他对于各种历史社会的非常广泛的研究中,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一词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历史的变化。
1702504996
1702504997
马克思将财产与阶级的定义相联系。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成员控制了生产的手段(土地、工具、机器、工厂等等)并且购买其他人的劳动力(也就是雇佣别人)。在这个阶级以下,你通常会发现农民阶级和独立的手工艺者,同时还有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以谋生的工薪族。在现代工业社会,我们通常会说到三个重要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或资本家,他们拥有生产的手段;小资产阶级,其成员拥有生产手段但是不雇佣其他人;工人阶级,其成员出卖他们的劳动力。此外,还有失业者、罪犯、流浪者等组成的流氓无产阶级,同时,还存在一个贵族阶级,其成员依靠财产的利息生活。
1702504998
1702504999
毫无疑问,即使是在那些强调平等的社会里,人们之间也存在着系统的等级差异。实际上,阶级差异倾向于被一代一代地复制下去,所以孩子们会接纳其父母的阶级身份,尽管一直都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流动性。不论这些差异是否必然地与拥有生产手段相联系,从系统的视角和以行动者为中心的视角来说,它们都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应该注意到,大部分社会科学家所支持的一种有关不平等的思考方式都与马克思主义相反,他们不把经济财产作为优先的解释变量。有时,这被称为社会分层理论,并且与马克斯·韦伯相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的半个世纪之后,韦伯辩称,有一些部分地相互独立的标准共同决定了人的特定等级,而财产并不必然是最重要的一个。例如,在特定社会中,政治权力和智力声望可能是同等重要的。
1702505000
1702505001
关于阶级和阶层的视角之间的重要差别涉及对冲突的意义的看法。阶级理论几乎就是一种冲突理论,将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看做是根本的。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化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成功的阶级斗争最终会导致生产关系(财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秩序的质的改变。
1702505002
1702505003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思想和其他有关社会分层或阶级的理论都被批判为是我族中心主义的。杜蒙对于大范围的分析使用术语“种姓”的批判是这种论点的代表。一些人坚持认为所有社会都是分层的,因而阶级或阶层的概念是普遍有效的,而另一些人则强调,这些概念本身是欧洲人的,并且从本质上与现代国家社会相关。
1702505004
1702505005
我们在后面的几章会回到社会阶层和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方面。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把阶级作为社会分化和分类的一种准则。接下来的例子显示了一个之前是封建主义的社会如何引入了资本主义,说明了在经济变化和文化变化之间确实存在重要的交互作用。
1702505006
1702505007
19世纪上半叶,在波多黎各的圣琼斯(San José)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Wolf 1969[1956])。农民们没有为了他们自己大量增长的食物消费需要,而是为了国际市场逐渐开始种植一种主要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产品是咖啡,因为其需求越来越强。但是,为了获得生产利润,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土地拥有者要扩大他们的耕作区域,而这样他们又需要找到更多为工资工作的人。他们还需要找到一个贷款方(银行或类似机构)资助他们扩大经营。
1702505008
1702505009
在土地足够充裕的时候,困难的是找到为工资工作的人,因为人们更愿意在他们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耕作。不过,逐渐地,咖啡种植者对大多数耕地都建立了控制并最终使土地不再能够被自由使用:所有土地都必须被买卖,这种新状况使得大量之前的自由小农被无产阶级化:他们变成依靠出卖劳动力而维生的人。
1702505010
1702505011
沃尔夫描述了两个体系之间的对抗——一方是资本家体系,基于购买、出售和利益;另一方是传统的体系,基于生存性生产——作为一种文化冲突,这是两个价值观相抵触的体系。当地人把西班牙人(大多数咖啡种植者和金钱借出方都是西班牙人)描述成是卑鄙的和个人主义的:“他们掠夺其他人的钱,但是然后他们只是扣押它,而不是花掉它”,并且他们“连只是种点糊口的东西赖以维生的小块田地都不给”(Wolf 1969,p.178)。而西班牙人从他们的角度,将波多黎各人描述成是懒惰的、醉醺醺的,并且不能恰当地规划他们的生活。
1702505012
1702505013
当这种崭新的、专门化的经济全面发展的时候,在圣琼斯变得有可能区分出四个社会阶级:
1702505014
1702505015
1.农民。他们拥有很小的土地,以家庭为基础从事耕作,将剩余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但是却不能产生出足够多的剩余产品去扩大他们的生产。
1702505016
1702505017
2.中农。他们拥有更多土地,购买劳动力从事耕作,并且获得超出维生所需的大量利润。
1702505018
1702505019
3.乡村无产者。他们没有土地,只能通过出卖劳动维持生存。
1702505020
1702505021
4.地主。他们专门从事咖啡种植,大规模地购买劳动力并获得大量利润。
1702505022
1702505023
这里的社会阶级明确地是按照生产手段被加以定义的。庄园拥有者等级最高;没有财产的人等级最低。我们应该注意到,在许多传统社会,不可能根据所拥有的生产手段将人分为不同等级,因为通常土地是不能被买卖的。我们可以回忆起来,在多贡人那里,村子的首领决定谁耕作哪一块土地,而土地权利是与亲属制度紧密相连的。在狩猎-采集社会,关于生产手段是没有系统差异的;例如,所有男人都有弓和箭。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我们会更加密切地观察到在不同社会的经济组织中这些主要的差异,以及它们与政治权力和社会组织的总体联系;在这点上,注意到经济的差异和生产(劳动分工)的社会组织是如何产生分支及渗透到文化领域并产生了个人分类的重要差异就足够了。
1702505024
1702505025
“文化阶级”
[
上一页 ]
[ :1.7025049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