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722001
1702722002
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1702722003
1702722004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1702722005
1702722006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1702722007
1702722008
第四十四条 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1702722009
1702722010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1702722011
1702722012
(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1702722013
1702722014
(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1702722015
1702722016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702722017
1702722018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1702722019
1702722020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1702722021
1702722022
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1702722023
1702722024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1702722025
1702722026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1702722027
1702722028
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1702722029
1702722030
第四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1702722031
1702722032
第四十九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02722033
1702722034
(一)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脱、拒绝或者妨碍执行的;
1702722035
1702722036
(二)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1702722037
1702722038
(三)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1702722039
1702722040
(四)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1702722041
1702722042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1702722043
1702722044
(六)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1702722045
1702722046
罚款、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1702722047
1702722048
第五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1702722049
1702722050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
上一页 ]
[ :1.7027220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