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32542e+09
1702732542 立佃田字人孙荣贵,今凭中佃到陈主人名下本佃老租陆石七斗伍升,小租每石三升照算,租鸡一只,租备每年登场交斛抛飏洁净。今恐无凭,立佃田字为据。
1702732543
1702732544 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具名略)[165]
1702732545
1702732546 我见到浙江木版刻刷填写的“赁田票”“赁田文票”,亦有大小租的记载,如同治七年十一月(1868/1869)会稽县八都石国安立“赁田文票”[166](见下页)。诸暨、平阳、建德诸县亦有现耕佃户缴纳大小租的俗例。
1702732547
1702732548 江苏宜兴县,现耕佃户缴纳地租,“一为小租,一为大租。大租者(按即小租主)即直接向地主租大批土地,或自己承种一部分,余则租给他人,或零星转租给小农户。其所放种小农之租额,必超过其承包大地主之数,而每年坐收其纯益”[167]。
1702732549
1702732550
1702732551
1702732552
1702732553 江西宁都,现耕佃户称“借耕人”,小租主为“佃人”,借耕之人“大要以三分之二作皮、骨租”[168];新城“农田皆有主者谓之大买,农与农私相授受谓之小买,无小买者谓之借佃”[169]。瑞金现耕佃户向皮主交租,名曰“花利”,故现耕佃户又称“花利佃户”。
1702732554
1702732555 在台湾,“有佃户焉,向田主贌田耕种也。有碛地焉,先纳无利银两也……每年田主所收曰小租,淡北分早、晚交纳;自堑而南,多纳早冬,其晚冬悉归佃户。亦有先纳租一年后,乃受耕,则不立贌字,亦无碛地银也”[170]。现耕佃户(称“佃人”“耕人”)向“田主”(小租户)贌耕,所立契约为“贌耕字”“招耕字”“承耕字”,而称大租户为“业主”。有如下契:
1702732556
1702732557 立承耕字人江大夏,自备农椇、种子,又备出无利碛地银一百三十大元,平重九十一两,凭中向得族侄振彬碛过后庄仔庄水田二甲五分……每全年完纳业主大租、水谷以外,实纳田主小租谷一百六十石道斗正,分作早、晚两季完纳,不敢湿冇抵塞,亦不敢少欠升合。如有少欠升合,愿将碛地银付田主扣抵起耕,另贌别佃。其田限耕自癸酉年春起,至戊寅年冬止,共六全年为满。限满之日,田主应备齐碛地银交还佃人,将田交还田主,不敢异言生端滋事。(下略)
1702732558
1702732559 同治十一年十二月 日(具名略)
1702732560
1702732561 还有一种招佃约,不提大租主,佃人不承担大租,小租主自称为“业主”。请看下面一契:
1702732562
1702732563 立招耕字人林戊兴,先年承父遗下创置有山埔一所,坐落土名吊神牌……今因招得陈穆荣耕作栽种,配出无利碛地银一元正,又配出有利碛地银六元正,每元贴利银二角五点二,共利银一元六角正。其埔业自丁亥冬起,至壬子年冬止,计共二十五年为限。限满之日,银还埔还,兴不得异言生端滋事。(下略)又批明:带有大租,不干佃人之事,系业主完纳。
1702732564
1702732565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 日(具名略)
1702732566
1702732567 大小租地的租佃通常也采用田主立约或佃户立约的形式,而田主是小租主。小租主和现耕佃户发生直接的租佃关系。现耕佃户缴纳的地租包含了大租主所收的大租和小租主所收的小租在内,但征收方式可以由佃户直接分纳,也可由小租主统收。现耕佃户通常和一般佃户一样,还要交纳附租,如租鸡、租饭、船钱(或车工)、水租之类。这种现耕佃户,有些得有永久耕作权利,是永佃,但大部分是定期或不定期佃。他们是实际生产者,又是大小租的负担者,地位和经济待遇最为低下。在荒歉年头,他们是抗租的主力。
1702732568
1702732569 大小租主与现耕佃户的关系,在东南沿海诸省与在台湾,虽然某些具体俗例和叫法略有不同,本质上却都是一样的。
1702732570
1702732571 四、余论
1702732572
1702732573 对台湾与大陆大小租契约关系的比较,足以证明东南各省和台湾的土地关系,先后都同样经历了从永佃权到“一田两主”“一田三主”的过程,体现了经济结构的同一性。
1702732574
1702732575 佃户争得永佃权,无论在大陆或在台湾,都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农民发展自己的私有经济的要求,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大片山区、边疆和海疆的开发,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但是,从永佃权到“一田三主”的转化,表面上是对要求土地的各方作出了复数的安排,似乎都可利益均沾;贫富升降的变幻不定,仿佛也让人难以判断契约关系究竟对谁有利。但在这里,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被扭曲了,他们发展私有经济的愿望只能走向成为新的地主或二地主的道路,从而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灵活性和融通性。尽管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不断分割,地主和农民对立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明清以来东南各省和台湾的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便是明证。
1702732576
1702732577 契约文书是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资料之一,很有探讨的必要。近年来,台湾学者致力于搜集台湾省公私藏古文书,已经发表了《台湾公私藏古文书汇编目录》,准备逐步整理刊布。这是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书证,有助于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正如台湾学者张伟仁先生在该专刊序中所说:“台湾处于中国大陆东南海隅,具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几百年前,中国东南诸省人民逐渐移居来此,后来经过朝代的变迁,外族的入踞,形成了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些特殊的环境和背景当然影响了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但是在仔细的观察之下,我们所见到的还是十分典型的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和中国其他省份比较,差异是有的,但正如四川之与江苏,河北之与福建,或任何一个省份与其他省份的比较一样,其差异只是程度上的、表面性的,而不是本质里的。”我相信,海峡两岸的历史学者进行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必将推动这项资料搜集与研究的工作深入开展。
1702732578
1702732579 [1] 现为南平市。
1702732580
1702732581 [2] 《重纂邵武府志》卷九《风俗》。
1702732582
1702732583 [3] 参见本书第一章。
1702732584
1702732585 [4]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藏。
1702732586
1702732587 [5]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藏。
1702732588
1702732589 [6] 原件藏厦门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下不注出处者同。
1702732590
1702732591 [7] 原件藏邵武县人民政府(现为邵武市)。
[ 上一页 ]  [ :1.7027325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