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33342e+09
1702733342 乾隆五十年正月 日(具名略)
1702733343
1702733344 契约规定,卖主将自置地一丘一分为二,把其中一亩的大租带米出卖给买主,保留其中五分的大租带米。这一事实上的田底权买卖,在法律意义上则被视为土地所有权的分割买卖,买主是其中一亩的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人,卖主是其中五分的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人,各自附着分割部分的国家和乡族的层次权利:
1702733345
1702733346
1702733347
1702733348
1702733349 田面权的再分割,主要通过买卖,如下契所示:
1702733350
1702733351
1702733352 立合约字人,今于合伙明买海山彭福庄水田一处……业
1702733353
1702733354
1702733355 主径[经]丈水田壹拾壹甲零三厘三毫正,其纳大租谷捌拾玖石零六升四合正。其小租谷并碛地银,照依时例,八股均分,其田租师爷五股,孟伍郎公太一股,浩兄弟共二股,名下水田贰甲七分零,浩兄弟情愿出卖,备出佛面银壹仟叁佰员正,合伙明买其小租谷并碛地银,二人对半均收,同立合约字二纸,人〔各〕一纸,永远为照。
1702733356
1702733357 乾隆伍拾玖年十一月 日
1702733358
1702733359 立合约字人元辉 押
1702733360
1702733361 招麟 押
1702733362
1702733363 (具名下略)[36]
1702733364
1702733365 亦可通过分产形式,如同治四年(1865)三月,海丰庄振泰号四房同立阄书所开[37]:
1702733366
1702733367 一、长房瑞喜……又应得买过林家海丰庄后三翻田圳沟上壹坵……又圳沟下壹坵……年配纳业主林大租粟壹硕伍斗贰升满……
1702733368
1702733369 一、贰房瑞达……又应得买过林家海丰庄后三翻田圳沟上壹坵……年该配纳业主林大租粟壹硕伍斗贰升满……
1702733370
1702733371 从田面权再分割引起的“一田多主”,在田底权不变的前提下,一般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即新产生的田面主,只受到民间习惯的承认,而不能取得田主的法律地位。
1702733372
1702733373 此外,以田面的部分收益抵偿借债,同样可以形成田面权的再分割。如:
1702733374
1702733375 (福州府)贫佃揭债莫偿,指田禾岁岁输纳,名曰田根。根主得粟与业主同,而实无苗粮之苦。[38]
1702733376
1702733377 (闽清)闽清田业,根主多有将其田根向人立契借钱,契内载明递年纳租若干,其田仍系自己耕作,谓之掏(掏系土音,即拿字意义)根利。[39]
1702733378
1702733379 (龙岩)更有胎借钱银,纳谷供息者,谓之小租。[40]
1702733380
1702733381 这时,债主所收的息谷,是小租,属田面收益权,兼有田面主的功能。但在法律意义上,债主同样不具备田主的资格。
1702733382
1702733383 田底权和田面权的再分割,既可分别进行,又可同时进行。再分割之后,田底主之间、田面主之间,或田底主与田面主之间,都可以进行权利的归并,其变化形态十分复杂。一般而言,只有田底主之间和田底主与田面主之间的权利归并,才会引起法律意义的变化。前者的变化结构形式是:
1702733384
1702733385
1702733386
1702733387
1702733388 后者变化的形式则是:
1702733389
1702733390
1702733391
[ 上一页 ]  [ :1.7027333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