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33982e+09
1702733982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 日
1702733983
1702733984 立认据人侄 友章
1702733985
1702733986 见弟 和章
1702733987
1702733988 (四)
1702733989
1702733990 立认据人庄仲清,就在邓宅边认出本乡炉郭坂民田租四百斤前去耕种,逢年冬成之日,备租四百斤付起,不敢少,立认据为昭。
1702733991
1702733992 乾隆廿八年三月 日
1702733993
1702733994 立认据人 庄仲清 号
1702733995
1702733996 见人 李合使 户
1702733997
1702733998 (五)
1702733999
1702734000 立认据人林高修,今因欠田耕种,就在邓众祀上认出本乡土名松柏岭民田一段,年载租三百斤,每顶五五,另冬牲一只,还食应纳,不敢短少,田有丰险,租无增减,今欲有凭,立认据为昭。
1702734001
1702734002 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 日
1702734003
1702734004 立认据人 林高修 号
1702734005
1702734006 代书见叔 士泽 号
1702734007
1702734008 (六)
1702734009
1702734010
1702734011 合立认批人方,今因欠田耕,就在苏杏使上认出孙乌汉折色屯田一段,坐落螺坑乡土名庆乐丘,年载租一百五十斤,前来耕种,递年至冬成之日,备大税谷付起,不敢少欠,如是少欠,田听业主起耕,召佃别安,不得异言,此田并无田根、粪水,今欲有凭,立认为昭。
1702734012
1702734013 每顶苏粮四十八斤,再昭。
1702734014
1702734015 嘉庆伍年五月 日
1702734016
1702734017
1702734018 立认批人 号
1702734019
1702734020 代书弟 煖世 号
1702734021
1702734022 知见人侄 簪秀 号
1702734023
1702734024 这六件“认据”和“认批”反映的地租形态,都是实物定额租。这当然不能说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德化地租形态的全貌,但它和全国定额租已居主要地位的趋势是相符合的。这六件“认据”和“认批”,和其他地区同时代的租佃契约文书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不过其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1702734025
1702734026 1.佃租缴纳方式,一般是“逢年冬成之日,备好税谷付起”,即每年冬成时一次缴完。据(一)(五)两件,有的佃户在缴租时,还需缴纳“冬牲一只”。第(五)件还规定“还食应纳”。这就是说,地主到佃户家收租时,佃户应贡献“冬牲”——鸡、鸭之类款待地主,地主还家时,又要纳所谓的“还食”,即加送“田头鸡”“田头鸭”或“杂钱”。而将租谷挑到地主家“送仓交纳”者,大概其“冬牲”可以折为钱或豆、谷等物来缴纳。
1702734027
1702734028 2.上述“认据”中,有三分之二明确规定“年有风险,租无增减”或“田有丰险,租无增减”,即不管年成好坏、丰歉好歹,冬成时佃租一律照约缴纳,这是一种“硬租”,或叫“铁板租”。如果佃户欠租,地主便可撤佃,“田听业主起耕,召佃别安”。
1702734029
1702734030 3.福建是清代永佃制盛行的省份,德化县虽尚未得见契约文书,但上述“认据”亦做了侧面的反映。第(六)件方尔世等认批螺坑乡屯田一段,契约内写明“此田并无田根、粪水”,反过来说明当时德化田根(即田面权)的存在。而第(三)件记载佃户须缴纳大租、小租,又说明了土地所有权的一田数主。这在闽北的瓯宁、南平、邵武,闽东的闽清、古田,闽中的永安,都发现过不少的契约文书记载,德化存在这种情况,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再从(一)(三)两件所载的“如无欠租,付其永远耕作”,可知因不欠租而保留佃权,也是佃农取得永佃权的途径之一,虽然这只是次要的。
1702734031
[ 上一页 ]  [ :1.7027339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