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734390
1702734391
房耆亚培
1702734392
1702734393
摹祥
1702734394
1702734395
同治十三年十月吉日
1702734396
1702734397
麦兹祥的笔[33]
1702734398
1702734399
以上各契除标明“卖断”“绝卖”“永卖”“断送”表示买卖性质外,契内还特别申明“实银实契,明买明卖”“银契两相交讫,并无低伪少欠”“并非债折抑勒加写”“不是债利按当倍写”“价足税足,两无短少”。立契之后,“业随粮转”,“一卖百断,永无收赎”。这表明明代形成的活卖“粤价虚半”的习惯仍是土地契约关系上的俗例,为避免后日争端,而在契内书明。此外,屯地虽已转化为民田,但在买卖契约上避开买卖名目,采用佃权转移的推契形式,如上引第(五)契,则和全国性的通例相符。至于立契的各项手续,基本上符合清代律例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珠江三角洲和江苏一样,存在问帐制度的遗俗,而签书、酒席、洗业的使费,有算入田价之内或另付之分。
1702734400
1702734401
活卖通用卖契,珠江三角洲俗例称“卖数”,如:
1702734402
1702734403
立卖数裔孙阿邓,承父遗下田二丘,土名观音坦。为因无银急用,夫妻商议,愿将出卖与人。先招房亲,各不允愿。名参引到太丘祖入头成[承]买,三面言定价银壹拾两司马,日后并无生端反悔。恐口无凭,立数一纸交执存照。
1702734404
1702734405
作中名参
1702734406
1702734407
笔 阿灿
1702734408
1702734409
道光十四年四月初一日 立数[34]
1702734410
1702734411
或用推契,如:
1702734412
1702734413
立推田契人叔公朝应,先年有祖父承德[得]廖宅祖田壹塅,土名井头垄,实种□[壹]石贰斗,载原租谷陆石柒斗贰升。□已经分名下该壹半,大小叁丘,种陆斗,裁原租谷叁石叁斗陆升。应为年月凶荒,家计无算,叔侄酌议情愿将田出推与人。问到侄孙捷昌家内学说,允意入头承接。当面言明时值酧还价粪尾工本铜钱拾千文。就日立数,其钱壹齐当面交足与朝应亲手接回,归家应用。其田即日踏明点出,与捷昌侄孙过耕管业。拟定推陆年方得回赎,钱到数回,不得反悔自心。倘或上手拖欠旧谷,不干捷昌下手之事,系朝应之理。此系二家情愿,实钱实契,不事[是]债折等情。恐口无凭,立契□人叔公朝应存炤。
1702734414
1702734415
代笔人 外甥杜有信□
1702734416
1702734417
咸丰五年二月初十日
1702734418
1702734419
立推田契人朝应存炤〇
1702734420
1702734421
咸丰六年八月十七日,此数再帖田价钱柒千文与金方手,亲手接回归家应用。杜有信笔记。
1702734422
1702734423
右[又]:咸丰九年二月二十日,再贴田价钱壹千伍佰文〇
1702734424
1702734425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再贴铜钱叁仟伍佰文。此系两家情愿,实钱实契,不是债折等情。恐口无凭,特此注明。[35]
1702734426
1702734427
活卖可以回赎、找贴。上契规定六年后可以回赎,但原主无力收赎,先后二十年间找贴三次,仍未卖断。此例似可说明,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活卖找贴现象,比明代有所发展,逐渐向江南、福建等地看齐了。
1702734428
1702734429
在珠江三角洲地方文献中,未见有“田底”“田面”或“田骨”“田皮”之类的记载。但上引推契,无疑是田面权的买卖。契内明言朝应土地来源,系先年祖父承得廖宅祖田,载有原租谷数。契文并言所得铜钱是“粪尾工本”,亦即花费工本、肥料改良土壤的代价;且规定“倘或上手拖欠旧谷,不干捷昌下手之事”,可知田底权仍在廖宅。而买进田面权的捷昌,契文称为“承接”“过耕管业”,显然他还必须向廖宅纳租(实为大租)。这说明,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关系,已经出现地权分化和“一田两主”的事实。进一步发掘这方面的资料,当有助于探明珠江三角洲土地关系变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1702734430
1702734431
三
1702734432
1702734433
1702734434
明清两代,珠江三角洲的土地经营,以商业型经济作物为特色。明末珠江两岸遍种桑、蔗、荔枝、龙眼、香蕉、橄榄、柑橘以及蒲葵、白木香、排草等的盛况,备载于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毋庸赘述。地主之田塘沙地,以农民承佃为主,但已有使用奴仆或佣工经营的。所谓“使予有烧盐之仆二人,则岁可足于盐;有牧鸭之仆二人,则岁可足于腌卵;更有取蟛蜞、蚬子、沙螺、花鱼、虾、蟹、泥鳅、鲽之仆二人,则岁无不足于海鲜矣”[36],是当地中小地主津津乐道的治生之道。我见到一篇东莞县《太原霍氏仲房七世祖晚节翁家箴》[37],提到东莞霍氏的土地经营是耕客(佃户)和耕仆并举的。兹节引如次:
1702734435
1702734436
一、耕田之法
1702734437
1702734438
雇仆要有老家人最好。雨水到,务令早耕,基界须亲看过,勿令侵欺。耕仆最要防察,撒谷有偷谷与他人者,刈禾有除禾把换酒食者,担粪有拨别人田者,起秧有卖秧把者,皆因主人不肯机关所致。天旱要勤心巡逻,大雨防坑水冲崩;谷芽生起,早须下粪,迟则草长,夺去粪味,禾必不长。十月务令冬耕。如此着心,岁用余矣。
1702734439
[
上一页 ]
[ :1.702734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