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811804e+09
1702811804 (三)“自由”
1702811805
1702811806 相比而言,“自由”的范围极为广泛。如上所述,自由分为两个层面:政治性自由(选举权与表达自由等)和主要关系到个人的自由(人身权利)。一部分政治权利(选举权)已在本书第六章讨论,言论自由的作用则将在以下专门讨论。除了上述经济权利之外,关系到个人的自由主要包括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个性发展自由、住宅自由、隐私权以及在国家的刑事起诉中获得正当程序与公正审判的权利。这里简要讨论这些“非经济”(non-economic)性质的自由。
1702811807
1702811808 “自由”的范围很广,这里主要考虑非经济性质的个人层面自由。
1702811809
1702811810 第一,人身自由与住宅安全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定:“人民免受无理搜查和占领的人身与住宅安全,不得受到侵犯。”德国《基本法》规定:“在联邦领土上,所有德国人皆应享受迁徙自由。”(第11条)“住宅不可侵犯。”(第13条)中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37条)“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39条)
1702811811
1702811812 第二,为了保护人性的尊严,人还有保护其隐私的普遍需要。这部分体现于邮件与通讯秘密。中国宪法第40条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澳门基本法第30条明确规定:“澳门居民享有个人的名誉权、私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隐私权。”德国《基本法》第10条规定:“邮政与通讯隐私不可侵犯。”美国宪法并不包含隐私权的文字,但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最高法院逐渐发展出隐私权的概念,主要用于保护两性之间的行为和妇女决定堕胎的自主权。
1702811813
1702811814 第三,为了保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国家必须惩罚刑事犯罪,但为了避免误伤无辜,国家还应该提供健全的刑事审判制度,以保障正当程序和公正审判。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除非受到大陪审团之起诉,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回答死罪或其他重大罪行……任何人不得对同一罪名,受到生命或人身的多重惩罚;亦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强制作为反对自己之证人。”第六修正案规定:“在刑事起诉中,被告应享有获得及时与公开审判之权利;审判应由犯罪所发生的州和地区之陪审团所作出。[被告]还应有权被通告指控的性质与理由,面质反对他的证人、获得有利于他的证人之强制程序,并为其辩护而获得律师之帮助。”法国《人权宣言》第7条规定:“除非根据法律及其所规定的程序,任何人不得受到指控、逮捕或拘留。”第9条规定:“除非被宣布有罪,每个人都必须被假设无辜。”德国《基本法》第103条规定:“人人都有权依法在法院获得听证……按照普遍的刑事立法,对于同一行为而言,任何人不得受到一次以上惩罚。”第104条规定:“个人自由只能被正式法律所限制,且限制形式必须和法律规定相一致。受到拘留的人不得受到精神或肉体虐待。只有法官才能决定是否或继续允许对任何自由之剥夺……在逮捕第二天之后,警察不得继续以其权力拘留任何人。细节应受到法律之调控。因涉嫌犯罪而被暂时逮捕的任何人,皆应在不超过逮捕的第二天即被送交法院。”
1702811815
1702811816 最后,信仰也是人性的基本需要,且由于信仰是主观与内在的,国家干预必然是无效的,并极可能导致任意和严酷的专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以涉及宗教信仰或禁止其自由活动。”法国《人权宣言》第10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其关于宗教的见解而受到骚扰或恐吓。德国《基本法》第4条规定:“信仰、道德、信奉宗教或特殊哲学的自由,均不得受到侵犯。不受干扰的宗教活动应获得保障。”鉴于纳粹时期对人类良知的践踏,第3款还特别规定:“任何人皆不得被强迫违反其良知,为涉及武器使用的战争而服役。”中国宪法第36条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权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权利。
1702811817
1702811818 各国宪法都明确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1702811819
1702811820
1702811821
1702811822 评注 宗教信仰(自由)的用途
1702811823
1702811824 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从人的本性出发论证宗教存在的必要性。“专制或许不需要信仰,但自由不行。”(Tocqueville,1969:294)他在上卷中认为,自由人的心灵必然对世俗世界之外的事物产生向往,而剥夺信仰自由将使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且宗教一般都主张正义、行善和约束私欲,压制宗教将损害社会道德,并混淆正义与邪恶,从而在人心中产生无数种难以满足的物质欲望,最终向专制主义打开大门。在该书下卷中,托克维尔对宗教的实用主义态度更为明显。他甚至认为无论什么宗教——哪怕是世界上最“粗制滥造”的信仰——对社会都有好处,因为信仰是几乎每个人都必须有的,而剥夺自由必将产生心灵的空虚和“信仰危机”。即使最伟大的哲学家也不得不相信无数前人论证过的理论设定,而不忙于亲自求证它们的正确性,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楼阁。因此,“宗教的主要功能是净化、控制和约束人在平等时期对物质生活的过分和单一追求……它将永远不能成功地阻止人们热爱财富,但它将引导他们用诚实的手段致富。”(Tocqueville,1969:448)
1702811825
1702811826 信仰具有道德功能。
1702811827
1702811828 托克维尔进一步认为,宗教的这种力量来自其超越政治的地位。与当时欧洲的宗教相比,美国的宗教之所以有活力,正因为它脱离政治。在欧洲,宗教和政治纠葛在一起,不同的宗教势力总想获得官方的认同,甚至获得唯我独尊的垄断地位,以压制其他信仰,从而彼此之间争斗不断,而这类宗教纷争其实是以宗教为名的政治权力斗争。然而,一旦卷入政治,宗教就将面临衰亡。这是因为政治是一种世俗力量,它可能一时强大,但其寿命是短暂的。因此,如果和政治发生联系,宗教虽然可能分享其一时的强盛,但必然摆脱不了和其一同衰落的命运。设想如果美国基督教的某个教派和民主党发生了联系,那么它固然能随着民主党总统的上台而获得好处,但也必将在4年或8年后随着总统易位而受到冷落。因此,宗教要长盛不衰,就必须割断和政治的纽带。宗教“长寿”的秘诀最终在于政教分离。(Tocqueville,1969:295—301;参见本书下一章对政教分离的相关论述)。
1702811829
1702811830 宗教的力量来自其超越政治的地位。宗教要长盛不衰,就必须割断和政治的纽带。
1702811831
1702811832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1702804439]
1702811833 二、体制层面的权利——以言论自由为例
1702811834
1702811835 和第一类权利相似,体制层面(institutional)的权利也是关系到个人的自由,但其存在理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类自由对政治体制的作用。和国家制度直接相关的自由当然包括组织政党和参与选举过程的权利,这在上一章已加以讨论。与此相关的还有公民的各类“表达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国宪法第35条)这些自由虽然不一定直接触动国家的政治制度,但它们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政治得以运行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基础。事实上,从有关刑法条款来看,中国把这些权利和选举权一样划归为“政治权利”的范畴。
1702811836
1702811837 体制层面的权利也关系到个人的自由,但其存在理由主要来自于这类自由对政治体制的作用。
1702811838
1702811839
1702811840
1702811841 言论或表达自由涵盖了一系列相关自由。
1702811842
1702811843 在此,我们以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为代表,论述这些相关权利的重要性。事实上,如果采取广义解释,言论自由可以涵盖新闻、出版、游行、示威等自由。在某种意义上,集会和结社自由也可以被视为言论自由的一种沿展,尽管各国宪法专门有条款对它们提供特殊保护。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与请愿政府给予申冤之权利。”法国于1901年制定的《结社契约法》是结社自由领域的宪法性法律。其第2条规定:“个人可自由结社,而无须获得批准或事前宣告。”第3条对这项权利进行了限制:“如果基于非法目的、和法律或良好道德相抵触、或其目标是为了削弱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府的共和形式,那么任何这类社团(Association)一律无效。”第四共和宪法前言第四条还规定:“每个人皆可通过工会行动来保护其权利和利益,并可选择加入工会。”第5条规定:“罢工权利可在有关法律的构架内获得行使。”德国《基本法》第8条规定:“无须事先通知或允许,所有德国人都有权举行和平与非武装集会。对于露天集会,本项权利可根据法律而受到限制。”第九条规定:“所有德国人都有权结成协会、合伙与企业。如果结社目的或行动违反了刑事法、抵抗宪政秩序或国际协定,那么协会即应被禁止。每个人和所有职业都应被保证结社权利,以保障和提高工作与经济条件。限制或破坏这项权利的协议一律无效;为此采取的措施是非法的。”因此,和言论与新闻自由相比,现代宪法一般对集会与结社自由赋予更多的限制。
1702811844
1702811845 (一)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1702811846
1702811847 在所有自由当中,言论自由最为重要。这固然和人的本性有关——人是一种“语言动物”,她需要用话语、文字、图像、音乐、歌声、表情、姿态等各种方式的“言论”和他人交流;看看普通人的日常行为,言论是最常见、最便利、成本最小、传播最快的人类交流方式,因而也是最容易产生争议和诉讼的人间行为——翻开美国法学院的案例书,在通常一千五百页左右的教程中,一半以上的篇幅全是关于各类言论自由的案例。禁锢言论,就等于戕灭人性——假如不信,你可以设想一个没有言论的沉默世界,社会生活(如果还存在的话)将变得多么乏味、不便、孤独、可怕!但更重要的是,言论自由是所有其他自由的前提;可以说,没有言论自由,其他自由就不存在,至少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这是因为言论还是一种政治性权利,是民主政治得以开展并维持的前提。没有自由言论,人民就不可能对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提出意见和批评;公共信息就得不到充分交流和传播,因而也不可能产生一个理性的民主政府——如果你都不清楚人民代表所代表的利益或立场是什么,又如何作出明智的选择呢?
1702811848
1702811849 言论自由不仅是个人的重要自由,而且是其他几乎所有自由的前提。
1702811850
1702811851 不仅如此,言论自由还直接维系着社会的道德基础。限制言论——尤其是统治势力不愿听到的言论,人们就不敢说真话,社会就必然充斥着空话、大话、假话。人人心照不宣,却因为压力或诱惑而被迫公开说谎。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摧残一个民族的人格和良知,整个社会将变得麻木不仁、玩世不恭。没有人敢于真诚地探讨切中要害的社会问题,也没有人敢信任别人,因为这种社会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骗子”——自由虽未必能保证诚实,却是诚实的处所;压制自由,诚实就消失了。社会将失去互信的基础,陷入一个尔虞我诈、相互防备、孤独炎凉的道德荒漠。因此,压制言论,就将制造虚假、狡诈、背叛、冷漠。相反,言论自由所造就的是一个真诚、严肃、务实的人格;畅所欲言不仅使有意义的政治交流成为可能,而且使人得以超越对压制的恐惧,恢复作为人的真性和尊严。
1702811852
1702811853 言论自由还直接维系着社会的道德基础。
[ 上一页 ]  [ :1.7028118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