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66780
1702866781
《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特定种族和民族而制定和实施的联邦反移民法,范围超过了《佩志法案》。然而,《排华法案》并不是唯一的排斥华人移民的法案,不是开始,亦非结束,只是美国漫长的排斥华人移民历史上的一个大站、一个高潮。《排华法案》通过之后,美国针对华人的明目张胆的暴力犯罪直线上升,比较严重的包括1885年9月2日怀俄明的石泉大屠杀(Rock Springs Massacre),事件中大约150名白人煤矿工人向华工开枪,并抢掠和焚毁了华工居所,最终导致28名华人遇害,15人受伤,酿成了震动全国的惨案(请参见本书下章有关石泉惨案的介绍)。1887年,一伙6名白人偷马贼和男学生在地狱峡谷(Hells Canyon)的蛇河(Snake River)靠近俄勒冈州的一侧,伏击和枪杀了34名华人淘金工人,可谓惨绝人寰。据统计,在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这30年之间,在美国西部地区排华暴力事件多达153宗,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并没有发生暴力排华的事件。
1702866782
1702866783
在这一轮反对移民的暴力事件中,其他国家和种族的移民也和华人一样遭殃,已经不再限定于肤色和族群。在内华达州、犹他州以及内布拉斯加州,希腊移民被殴,房子被焚,特别是在1909年发生在南奥马哈的希腊城骚乱事件中,3 000多名白人男子放火焚烧了希腊聚居区,导致一名希腊裔儿童丧生,整个希腊移民社区被迫搬迁。1891年,11名意大利移民在新奥尔良市被一群滥用私刑的白人暴徒杀害。1897年数十名斯拉夫和波兰矿工在宾夕法尼亚州遭到一个白人民兵组织的袭击,或死或伤。
1702866784
1702866785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在世界工业革命中高歌猛进的美国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而这种外来移民劳工群体直接从空间上对本地的保守群体造成了压力,因此他们掀起的这一波反对移民的浪潮,可以视为美国国内的种族主义者和白人至上主义者们的一次以联邦法律为后盾的暴力反扑。新近移民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和属于哪个种族,都有可能在街上或家里面临不可测的冲击和厄运。
1702866786
1702866787
噩梦的延续: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之后
1702866788
1702866789
《排华法案》之后,美国政府于1888年又通过了《斯科特法案》(Scott Act),禁止离开美国的中国劳工重新返回美国,这等于进一步删除了《排华法案》中允许的“持合法文件返回美国的劳工”的这一条。在此局势下,原本法律效力为期10年的《排华法案》于1892年延长10年。1892年同年出台的补充法案《吉尔里法案》(Geary Act),则要求所有的中国移民登记办理“居住证”,并随身携带,否则将被罚以苦役,或遣返中国。1902年初,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曾就《排华法案》对美国政府做过激烈的外交抗议,但最终美国政府并没有改变这一政策,《排华法案》得以继续延长,且到1904年变为无限期延长,激起了1905年中国上海等地的声势浩大的抵制美货运动。
1702866790
1702866791
与此同时,美国的移民法律进入所谓的“本土主义”(nativism)时期,侧重排外,分别于1917年、1921年和1924年通过的三个移民法案乃是其发展的重要推手。
1702866792
1702866793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旨在以移民受教育程度为基础的移民法案,常被称作《教化法案》(Literacy Act),即禁止年龄16岁以上的文盲移民美国,而判断一个移民是否是文盲的标准是该移民是否能在本国语言的普通文书内阅读30到40个字。这项法案最早被当时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1856—1924)否定了,但参众两院均顺利通过并最终成为法律。这项法案虽然对欧洲移民也形成了限制,但因为亚洲地区来的劳工中有很多文盲,因此这项法令实际上阻止了亚洲地区的劳工前往美国,所以它又被称为《亚洲禁止区域法案》(Asiatic Barred Zone Act)。
1702866794
1702866795
1921年5月19日,美国总统沃伦·哈定(Warren G. Harding)签署了针对移民的《紧急配额法案》(Emergency Quota Act),规定其他国家赴美移民的总人数不能超过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该国移民人口的3%。到1924年5月26日,美国进一步通过了以限制亚洲移民为主要目标的《移民法案》(Immigration Act of 1924),该法案是要以1890年而不是1910年的人口普查时的移民比例为基础,规定其他任何国家每年移民美国的总人口数额不能超过1890年时候该国移民在美国人数的2%,而不再是1921年法案提出的3%,试图以此来保持白人对美国社会的控制。
1702866796
1702866797
华人在美人口在19世纪80年代是一个小高峰,为数10万有奇,到1910年跌至7万左右,到1920年进一步跌至6万左右。自1924年以后,中国往美国的移民基本中断了。在华人于1880年开始被排斥到1924年,日本移民开始大批进入美西地区,前后总计有20余万人,但到1924年也开始进入中断时期。1943年,《排华法案》被永久废止,中国移民名额改为每年105人。1965年10月3日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案》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中国移民开始重新大批进入美国。中国大陆移民进入美国,主要是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以后。现在中国城(Chinatown)遍布美国各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成为最近改变美国华人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2009年6月和2012年6月,加州众议院和美国国会分别通过决议,为《排华法案》向华人致歉。然而,在美华人群体始终没有也绝对不会忘记这段痛苦的历史记忆,这也是美国华裔加强身份认同和理解美国社会的主要历史资源之一。
1702866798
1702866799
内部的历史:解放奴隶宣言、种族隔离与白人至上主义
1702866800
1702866801
从美国本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除了经济因素之外,1882年《排华法案》的出台可以说是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之后种族隔离制度、种族歧视和白人至上主义盛行的结果之一。
1702866802
1702866803
众所周知,1863年1月1日林肯总统发布了《解放奴隶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为美国废除奴隶制度迈出了第一步。1865年内战结束后,美国进入了所谓“重建时期”,直到1877年结束,而在这一关键时期,自1865到1870年五年之间通过了举足轻重的宪法第十三、十四、十五三条修正案。
1702866804
1702866805
简单来说,第十三修正案是全面废除奴隶制度和强制劳役制度,第十四修正案赋予所有出生在美国的人以平等的公民权和法律权利,第十五修正案赋予不同肤色、种族的美国公民以选举权。这三条修正案旨在赋予美国被解放的黑人奴隶以平等的公民权利、法律权利和选举权利,特别是南方400万获得解放的黑奴。
1702866806
1702866807
很多人误认为自此之后,内战之前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就翻身了,但实际情况是自内战和重建时期以来,种族隔离制度开始普遍实行,自由黑人的公民权和政治权利持续以不同的方式遭到各州的压制和剥夺。1865到1866年之间,为了抵消《解放奴隶宣言》和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影响,南方各州迅速通过了限制黑人自由的“黑人法令”(Black Codes)。到189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普莱西诉弗格森”(Plessy v. Ferguson)一案中,合法化了以种族隔离为根本宗旨的所谓的“隔离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制度,使得自由黑人和其他一切非白人的“有色人种”(the colored)的权利进一步受到限制。此后,南方各州在民主党的操纵之下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强化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法令,被称为“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
1702866808
1702866809
与此同时,白人至上主义急速兴起,以1865年由内战期间部分南方退伍老兵组成的三K党(Ku Klux Klan)为代表。三K党是一个奉行白人至上理念和基督教恐怖主义的民间团体,成立后在美国南方州内发展迅速。滥用私刑,特别是针对非裔实行的绞刑,是这一组织采取恐怖行动的主要表现。1871年这个组织被共和党的格兰特总统强行取消,但1915年死灰复燃,且开始公开运作,在反移民大潮之下于20世纪20年代晚期达到了巅峰时期。直到现在,这一组织在美国仍旧存在,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当前美国政府的保守移民政策之下,更有蠢蠢欲动之势(图14.4)。
1702866810
1702866811
1702866812
1702866813
1702866814
图14.4 1926年9月13日三K党在华盛顿特区游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编号2016842489。当时这个白人至上主义者团体正处于巅峰时期,会员高达300余万,国会在权衡形势后允许他们在首都举行盛大游行。
1702866815
1702866816
顺便说一下美国民主党。现在我们看民主党,十分拥护非裔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权利,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民主党是竭力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而且不打任何幌子,赤裸裸地说和做。例如,亚拉巴马州民主党直到1966年之前,口号一直是“白人至上”(White Supremacy)。三K党恰是想要恢复和扩大民主党的这种白人优越主义的影响力。而主持重建时期的共和党中的激进一派,则主导通过了第十三、十四和十五条宪法修正案,为非裔和其他有色族裔在20世纪中期的民权运动奠定了法理基础。民主党的转变并不是其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所致,而是沾了50年前共和党选举政策的光。1968年,在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1913—1994)竞选总统时,采取了所谓“南方策略”(Southern Strategy),即为了获得南方白人选民的支持开始打歧视非裔和其他有色族裔的牌,虽然尼克松最后登上了总统宝座,但民主党也抓住了时机从人数占优势的有色族裔手中抢夺选票,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支持有色族裔权利的政党,而共和党反而成为一般意义上的保守党派。
1702866817
17028668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K党,不乏各路盟友的支持。1915年2月8日,由大卫·沃克·格里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导演的无声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在美国上映,而这部电影的原著是美化三K党的小说《同族人》(The Clansman)。影片传递出来的高度的种族主义和白人优越论,迅速在全国很多城市引发了大骚乱,直至今天仍旧是备受争议的电影之一(图14.5)。
1702866819
1702866820
1702866821
1702866822
1702866823
图14.5 1915年上映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电影海报,绘有被美化为英雄的三K党人的形象。
1702866824
1702866825
白人优越论在北方也不乏支持者。1916年,一个名叫麦迪逊·格兰特(Madison Grant)的优生学者兼华尔街律师出版了一本题为《伟大种族的消亡》(The Passing of the Great Race)的书,大肆宣讲“北欧人种优越论”(Nordic superiority),声称那种让美国成为“各国被压迫者的避难所”的理想主义,正在将这个国家卷入亡族灭种的深渊之中。格兰特认为,美国伟大的根源在于其初代白人殖民者即北欧人种的优越血统,他们有着新移民永远不会有的基因潜力。如果任由各国移民继续涌入,对“种族、信仰和肤色的不同视而不见”,那么白人拓荒者的血统将会断绝。因此,他主张美国开展优生学项目。
1702866826
1702866827
这本著作并不畅销,但很快在美国政治精英中找到了共鸣,尤其是在国会山。来自华盛顿州的共和党众议员阿尔伯特·约翰逊(Albert Johnson)看完书后联系了格兰特,两人一拍即合。而正是这位约翰逊议员推动国会通过了1924年《移民法案》,事实上禁断了中国和很多国家的赴美移民之路。
1702866828
1702866829
美国社会种族主义盛行的局面,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民权运动兴起以后才开始根本改观。1963年8月28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外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演讲,更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宣言(图14.6)。在民权运动的冲击下,美国相继颁布了1964年《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和1965年《投票法案》(Voting Rights Act),从法律层面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和投票权歧视。但即便如此,“白人至上”与多元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仍远未结束,比如南方的密西西比州直到1995年才正式批准了1865年废除奴隶制度的联邦宪法第十三修正案。
[
上一页 ]
[ :1.702866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