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870448e+09
1702870448 [21]Аǔмерма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c.175-177.
1702870449
1702870450 [22] Правда,4 февраля 1956г.
1702870451
1702870452 [23] Аǔмерма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185-230.关于在苏联遭到政治镇压的具体人数尚有争议,见郑异凡《论斯大林镇压问题研究的某些概念和方法》,《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马龙闪:《苏联“大清洗”受迫害人数再考察》,《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吴恩远:《苏联“大清洗”问题争辩的症结及意义》,《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这个数字很难说得十分准确。不过,在笔者看来,即使受害者人数少了一些,也无法改变“大清洗”和斯大林罪行的性质。
1702870453
1702870454 [24]Аǔмерма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234-237.
1702870455
1702870456 [25]Аǔмерма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238.
1702870457
1702870458 [26]Аǔмерма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239-240.
1702870459
1702870460 [27]Аǔмерма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241-243.
1702870461
1702870462 [28]Аǔмерма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120-133、134-150.
1702870463
1702870464 [29] 参见Аксютин Ю. В.,ПыжиковА. В. О подготовке закрытого доклада Н. С. Хрущева Х Х съезду КПСС в свете новых документов//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и,2002,№2c.114;Наумов В. П. Борьба Н. С. Хрущёва за единоличную власть//Новая и 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1996,№2,с.15。
1702870465
1702870466 [30]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应该注意到,苏联强调的是全面缓和,而中国,特别是毛泽东更注重的是与周边国家的和平相处。
1702870467
1702870468 [31]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参见李海文《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进行的努力》,《党的文献》1997年第1期;万家安《〈苏中与中共联合书面意见〉与马共路线》,《东方文荟》2006年8月6日;《华玲会谈前的〈苏共与中共联合书面意见〉》,《东方日报》2005年10月23日;任东来《从“两大阵营”理论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看法和政策的演变》,《太平洋学报》2000年第4期;熊华源《从万隆会议看周恩来和平外交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6期。
1702870469
1702870470 [32]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下卷,第1013页;程中原:《张闻天传》,第631页。
1702870471
1702870472 [33]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554、579、648页;中卷,第84~85页。《党的文献》1993年第1期,第12页。
1702870473
1702870474 [34] 《人民日报》1956年7月2、7日。
1702870475
1702870476 [35] 《中苏关系文件》第11卷,第2690~2708页。
1702870477
1702870478 [36] 笔者对这个问题的详细研究见《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第二章第三节及第五章。
1702870479
1702870480 [37] 谢·赫鲁晓夫:《导弹与危机——儿子眼中的赫鲁晓夫》,第97~99页;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赫鲁晓夫和他的时代》,第44~45页。
1702870481
1702870482 [38] Аксютин Ю. Новое о Х Х съезде//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1998,№2,с.114-118;Пыжиков А. Х Х Съезд и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мнение//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2000,№8,c.78一81.第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和托洛茨基的亲属致信苏共二十大主席团,请求为托洛茨基及其他在20年代受到镇压的反对派成员恢复名誉。见Аǔмерма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609、610。
1702870483
1702870484 [39] Аǔмерлш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559-573;Аксютин Новое о Х Х съезде,с.119.
1702870485
1702870486 [40] 详细材料见Аǔмермαхер Доклад Н. С. Хрущева,с.22、28-29、31-32、611-612、613-621、625、704-705;新华社编《内部参考》第54期,1956年3月16日,第223页;第58期,3月20日,第340~341页;第59期,3月21日,第426~427页;第117期,5月8日,第494~497页。
1702870487
1702870488 [41] 《中苏关系文件》第11卷,第2626~2637页。
1702870489
1702870490 [42] Аксютин Новое о Х Х съезде,с.114.
1702870491
1702870492 [43] 《内部参考》第1861期,1956年4月8日,第385~390页。
1702870493
1702870494 [44] 《人民日报》1956年7月6日。
1702870495
1702870496 [45] 详见Пыжиков Х Х Съезд и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мнение,с.82。
1702870497
[ 上一页 ]  [ :1.7028704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