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879406
1702879407
为了争取在恶劣环境下改变被动局面,国民党通过潜伏在北平的党务人员争取由沈兼士出面,进行组织联络。1939年8月18日,国民党天津党部的王若僖(化名吴世仁)致电中央党部,转达北平市党部高挺秀关于平市党务文教青年工作的报告,其中第一条就是:
1702879408
1702879409
沈兼士、张怀、英千里、张重一诸教授前曾以友谊关系密切联络,协助文教青年工作。近将尊电转告沈先生后,工作关系愈益紧密。顷与沈先生协商,拟罗致辅仁、燕京、中法诸校教授及平市中小学忠实教职员,组织文教团体,由沈先生主持,由挺秀任日常事务,以推广工作。关于工作方针、工作用费及中央通信办法,祈指示遵行。
1702879410
1702879411
为了训练青年及文化工作人员,与沈兼士、张怀、英千里等人商定,由辅仁大学以训练伪教士为名,收纳各中央机关反法团保送的学生40名,普通教育功课由该校教授担任,思想指导及技术训练由高挺秀担任,秘密实行,一年为期,毕业后分派各地。[17]
1702879412
1702879413
北平沦陷后,沈兼士受教育部委托维护辅仁大学校务,滞留北平,与同事辅仁大学秘书兼附中主任英千里、辅仁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怀等秘密组织“炎社”,取顾炎武的炎,以示抗日。[18]朱家骅指示平津党部协商呈核有关事宜。9月17日,王若僖电告结果,“沈兼士先生为网罗人才,增厚力量,平津应为一体,须密切联系,以利工作”。具体的初步计划为:
1702879414
1702879415
甲、组织:(一)定名为华北文化教育协会。(二)干部委员15人,北平9人,天津6人,会设北平,津立分会。(三)内部分高等、中等、初等、社会教育四组。
1702879416
1702879417
乙、工作:(一)吸收思想纯正之各级学校教职员及文化机关工作人员,预计半年内可发展至300名。(二)平津各办中心小学两处,中学一处,以收容教导各方救国工作同志之子弟为主要任务。(三)救济平津各校院及文教机关坚贞不附逆之高级人员,以介绍工作为主,津贴为辅。(四)选派忠实同志参加伪教育机关,从事破坏扰乱工作。(五)输送忠实青年参加游击区及后方工作。
1702879418
1702879419
丙、费用:(一)会务每月500元。(二)被困文教界同志临时救济费每月1500元。(三)中心中小学津贴每月1000元,中学生100名,每人每月4元,小学生300名,每人每月2元。
1702879420
1702879421
中央党部很快于9月23日第61次党务委员会会议通过该计划,朱家骅批示由沈兼士负责办理,积极进行,但须注意严防共产党与人民阵线分子混入。[19]
1702879422
1702879423
华北文教协会立案后,天津方面进展顺利,依照总会的规定,于1939年12月17日正式成立分会,委员6人,为赵伯陶(化名郭若泉,亦化名元正之)、路秀三(化名李茂林)、伍克潜(化名吴蒿斋)、刘迺仁(化名金友仁)、贺翊新(化名田天池)、徐石公(化名钟灵生),推赵伯陶为主席委员,路秀三为书记,分调查、救济、教育、宣传四组,由委员兼任各组组长,具体为:路兼调查,徐兼救济,伍兼教育,贺兼宣传,均无薪酬。每月经费,与平方商定,各1500元。[20]
1702879424
1702879425
北平总会的成立,却是一波三折。此事发端,高挺秀等人似乎并未与沈兼士充分协商,甚至事先可能并未得到后者的同意。1940年1月5日,高挺秀(化名乔翔远)电告朱家骅文协经费收到,“当商承沈先生努力工作,虽环境日艰,计划尚可逐渐实行”。其时北平日伪当局拘捕文化界人士多名,虽因证据不足,牵连太广,缺少补充等因素,旋捕旋释,毕竟造成人心动荡。加上北平与会者多系现任教职员,所以文教协会与国民政府教育部驻平负责人联络问题,拟在保持秘密之下谋取协商,以免泄漏人名,伤害与会学者的生命安全。
1702879426
1702879427
1月25、26日,高挺秀接连致电朱家骅,告以收到华北文教协会经费,已向沈兼士报告经过,商讨进行。
1702879428
1702879429
不意有人闻悉本会名称及负责人姓氏,遂妄加意会,函知平方某等局外人,风声宣泄,甚至自称委员,迳向沈先生接洽。先生以身处沦陷区域,现任教职,殊觉不安,乃不愿有所组织,只嘱职每周会谈一次,相机量力,有所贡献。……今津方分会业已成立,平方尚未正式组织,而抗日遗族子女、优秀青年学生及文教界不屈不淫保持气节之士,亟须救济,事实又不容陷于停止。经职再三向沈先生劝驾,先生以爱国确有热忱,而现实环境不能不顾虑,再与诸关系方面分别研商,一部主张详为斯种工作实迫切需要,中央决不能因人事而牵动功令,应另推委员代理,大胆做去,以副中央之期望;一部主张则认为事已被泄,危险莫测,应及早解消组织,停领经费,以息风声,及相继工作另起炉灶。处此情形之下,职对经费既不愿自为支配,工作亦不敢贸然推动,究宜如何办理之处,用特电恳训示祗遵。
1702879430
1702879431
根据情况的变化,高挺秀又提出,为了保证沈兼士的安全,
1702879432
1702879433
可否由部长直接函沈先生一部高教工作职,密秘供其驱使,一者避免电经津方,被局外人宣传,碍及沈先生安全,一者隐合沈先生另起炉灶之意。至于文协会,则再补充一二新人,仍继续工作,为国建树广泛力量,形势变化,自可减少注意矣。[21]
1702879434
1702879435
朱家骅阅读来电,觉得事有蹊跷,立即复电,指示查明详情并电示高挺秀:
1702879436
1702879437
文教协会前据吴电,由韩季通先生主持,而兄任日常事务。此间会议时,将原电传观,因中央同志多稔韩先生,闻其愿出来主持,均极钦佩,此项经费始获通过。此次又何以遽尔移交?查该会既归韩先生主持,则平津两地委员人选及经费支配诸大端,均应由渠决定。为顾虑环境计,可请其稍敛形迹,总持大纲,而责成其他忠实有为之同志分头执行。所陈派员代理及解消组织,均非办法。盖一易人则与中央诸同志原意相违,恐有异议,且文化教育界工作,须得学术上极有声望之人领导之,方能推动。
1702879438
1702879439
并要求用款须按原定方针,不能挪移;对青年学生应以正义感召,多做人格熏陶,若专恃金钞张罗,不但无以持久,反为青年所鄙视。又专电沈兼士:
1702879440
1702879441
平津为旧日文化中心,敌伪诱胁方急,青年学子,万不可无人领导。会事务请积极进行,此间诸同志企仰正殷。[22]
1702879442
1702879443
关于北平组织华北文教协会总会的情况,主要涉及沈兼士,了解到其间或有阴差阳错,沈兼士托人带给朱家骅两封信,说明事情的原委以及出现误会和周折的原因,一封写于1月10日,函谓:
1702879444
1702879445
一、开学后曾送一批毕业生南下服务。在校内创刊两种杂志,以资联络。
1702879446
1702879447
一、暑假内中外神父及学生均有被捕者,校中被监视侦探极严,近两月来外间被破获之机关者多,故计划颇难运行。
1702879448
1702879449
一、乔君前曾嘱组织一具体机关,一时甚不易办到。理由已告乔君,请其转达。
1702879450
1702879451
一、鄙意仍与去年所上之书相同,尽国民之本分,尽可能之范围,为国家效力,不预受任何名义及任何报酬,保持独立自动的活动。
1702879452
1702879453
一、此间风传天津有人组织一华北文化教育协会,由弟领衔,承受中央经费每月三千元。此事弟绝未与闻。近来竟有人(不止一次)到校及舍下询问此事者,燕大同人亦有传说此事者。两月前曾托乔君赴津调查,并声明不愿参加之意见。惟近来风传更甚,颇觉不妥,极盼尊处能为一查。
1702879454
1702879455
一、乔君已两月余未晤,不知目下是否仍在平?弟意直接通讯最好,否则须由一固定而且慎密之人转达亦可,但决不愿与团体发生关系。此种不得已之苦衷,乞谅之。
[
上一页 ]
[ :1.7028794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