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879456e+09
1702879456
1702879457 是函待发之际,高挺秀从石家庄回平,沈兼士和张怀等即约与晤谈,了解情况后,沈兼士再附一函:
1702879458
1702879459 一、闻乔君之报告,始知华文会之经过,极佩盛意。惟本弟前信之原则,及现在北平之环境,与乔君及英、张二君仔细商酌,均认为华文会现在平已有满城风雨之势,决不能利用之以资活动。
1702879460
1702879461 一、弟等仍本前议,进行一切,而不参与津局。因顾虑环境,瞻望前途,苟不如此,将来恐一事无成,而有绝大之危险。
1702879462
1702879463 一、弟等不须有组织,只拟相机量力,随时有所贡献。至相当时期,自当报告(或由乔君,或直接)。
1702879464
1702879465 一、经费一层,现在无此须要。将来如有事业需费时,自当直接请款。
1702879466
1702879467 一、如有赐件,请勿由津转此(直接来函亦极不妥),由于主教设法交西友代递最妥。[23]
1702879468
1702879469 从沈兼士申述函件的内容判断,北平沦陷之后,受有关方面委托维护校产的他的确与国民政府暗中保持组织联系,并以个人身份自动进行地下抗日活动。但是,对于出面组织地下团体,则因条件、能力所限,以为暂时不宜。至于华北文教协会,沈兼士之前并不知情,平津国民党组织事先没有正式与之协商,等于是擅自借沈兼士的名义获得中央的批准及拨款。由于机密外泄,华北文教协会之事实际上已经暴露,按照地下工作的原则,的确不宜继续进行。沈兼士在获悉华北文教协会组织经过后,鉴于环境极端险恶,仍然坚持前议,不赞成组织团体,即使已经组织,也不愿参与其事,以免于事无补,反而造成无谓的损失。
1702879470
1702879471 尽管沈兼士百般为难,可是在平津国民党组织和朱家骅方面已经势成骑虎,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况且形势紧迫,的确需要在北平建立类似组织,以增强对文教界的影响力,领导青年学生和民众的地下抗日活动。在高挺秀的劝说协商和朱家骅的安抚慰藉之下,沈兼士终于同意出山。北平方面因此重新部署,沈兼士化名章毓庵(分用则毓指沈,章指张怀,庵指英千里),高挺秀新改化名葛方(分用则葛指高挺秀,方指施天牟)。要求朱家骅介绍平方电台关系,或建立专用电台;在平方不能直接通电之前,请朱家骅直接赐下专用密码交沈兼士。[24]
1702879472
1702879473 3月,沈兼士致电朱家骅,表示华北文教工作若准备计划得当,自能生效,
1702879474
1702879475 然一切工作总以各方严守机密为不可缺之条件,前者文协事已由津方泄漏,传播平方,以至外人竟有以文协与弟名作为谈资新闻。于此险象环生之下,弟等自无法担任。此后因葛君之尽力与弟等熟商,弟为工作便利及安全起见,须改变方法,兹将鄙见列下:
1702879476
1702879477 (一)文协名称已公开,弟等处此环境,不有此名义,实际亦能便于工作。
1702879478
1702879479 (二)平津两方精神虽属一致者,工作则宜分行。故此后平方之事不须令津方与闻,且中央必须备有与平方直接秘密通信办法,方敢负责进行工作。
1702879480
1702879481 (三)在中央未能直接与平方通信而须借用津方转达消息之前,请勿明提弟等之事。
1702879482
1702879483 (四)为防止耳目补救善后起见,中央似可对津方声言弟等已不就文协事。[25]
1702879484
1702879485 朱家骅同意遵照办理,电告天津方面沈兼士不愿主持,会务另简委员接办。[26]并再度致电沈兼士:
1702879486
1702879487 近岁文教界思想庞杂,久不闻名节之重,幽燕一隅为旧日文化中心,士风隆替,所关非细,领导□流,策动抗战,繄先生是赖。[27]
1702879488
1702879489 北平党部电台遭到破坏后,与重庆方面的联络须由天津代行,不利于保密,沈兼士坚持与中央直接联系,主要是为了保障安全,便于开展工作。在文化协会的领导下,将原来青年建国学社中对于学术意趣浓厚及实地从事教育工作者重新加以组织整顿,以便按计划开展工作。[28]
1702879490
1702879491 经此一番折腾,北平文协总会实际上并未正式成立,因此随即再度引起纠纷。其事背后,可以看出平津国民党各方机构各自为政、分别邀功、又相互争权夺利的影子。
1702879492
1702879493 5月15日,文化协会天津分会以“平津两会积极推动,需款甚殷”为名,催拨三四月经费,并报告该分会成立以来工作概况,据称成果有如下几项:
1702879494
1702879495 一、救济:津贴各级学校中抗日遗族子弟及思想纯正学行优良的贫寒学生,分别为工商学院8名,每人月给15元,中学生29名,每人月给5元,小学生38名,每人月给2元;酌送文教界坚苦贞守贫居不与敌伪合作之士奖慰金,“以示中央顾念之意,并激励其节操”,被资助者有前天津教育局长邓庆澜,津市立师范校长李审侯,北洋工学院教授张毓恂、弓[?]广奎,河北省立女师学院训育主任赵子丰,河北省立商职学校训育主任李柳范。
1702879496
1702879497 二、输送青年(共3人)及教授(北京师大)到后方读书工作,补助其旅费。
1702879498
1702879499 三、华北党政军联合办事处接办匡时小学一处,天津分会每月补助1000元,作为中心小学。
1702879500
1702879501 四、派员赴河北省内地之县分,在教育界发展优秀分子,以乡村小学为枢纽,宣传中央意旨,增强民族抗战意识,已有基点20处。
1702879502
1702879503 五、敌特务机关唆使伪新民会在天津租界内组织和平兴亚救国会,文协天津分会分别联络有力量之学校,务使消极的不合作,颇有效果。[29]
1702879504
1702879505 朱家骅接电,颇感疑惑,既然已向天津方面声明沈兼士不参与此事,北平总会既未成立,天津分会则无从谈起,何谓平津两会积极推动?恰好此时中央秘书处接到4月28日北平市党部来电,指文协会一事为“藉名义以便私图”,并提出该党部“原设有文教委员会,除派执委一员为中心委员外,请教育界名流之爱国分子担任委员,共策进行,以往工作尚著成绩,如再增加相当之经费,其发展可以预期”。要求停发文教协会之款补助文教委员会。据说教育部所派之平市教育督导员亦赞同此举,愿加入该会担任委员,共同负责。[30]而教育部方面也接到派驻华北战区督导教育人员报告,希望文教协会与之密切联系,统一步调,推进战区教育事业。教育部遂行文中央秘书处,要求指定机要人员常川与该部会商其事。[31]
[ 上一页 ]  [ :1.702879456e+09 ]  [ 下一页 ]